题目
将绿豆大的钠块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煤油(密度为 .8gcdot (cm)^-3-|||-水、少量酚酞-|||-四氯化碳(密度为 .6gcdot (cm)^-3 )A. 钠块只在煤油层中游动,并放出气体B. 钠块只在水层中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C. 钠块在煤油、水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水层变红D. 钠块在四氯化碳、水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水层变红
将绿豆大的钠块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钠块只在煤油层中游动,并放出气体
- B. 钠块只在水层中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 C. 钠块在煤油、水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水层变红
- D. 钠块在四氯化碳、水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水层变红
题目解答
答案
解:钠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小于水和四氯化碳的密度,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将绿豆大的钠块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钠块会熔化,产生的氢气使钠块四处游动并上下跳动,生成的NaOH使溶液变红,水层变红,
故选:C。
故选:C。
解析
步骤 1:确定钠块的密度
钠的密度约为 $0.97g\cdot {cm}^{-3}$,大于煤油的密度($0.8g\cdot {cm}^{-3}$),小于水和四氯化碳的密度($11.6g\cdot {cm}^{-3}$)。
步骤 2: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 + 2H_2O \rightarrow 2NaOH + H_2$。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钠块熔化。
步骤 3:钠块在液体中的位置
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和四氯化碳,钠块会沉入煤油层,但不会沉入水层。因此,钠块会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反应。
步骤 4:反应现象
钠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使钠块受到浮力。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水层变红,因为酚酞在碱性环境中会变红。
钠的密度约为 $0.97g\cdot {cm}^{-3}$,大于煤油的密度($0.8g\cdot {cm}^{-3}$),小于水和四氯化碳的密度($11.6g\cdot {cm}^{-3}$)。
步骤 2: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 + 2H_2O \rightarrow 2NaOH + H_2$。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钠块熔化。
步骤 3:钠块在液体中的位置
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和四氯化碳,钠块会沉入煤油层,但不会沉入水层。因此,钠块会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反应。
步骤 4:反应现象
钠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反应,熔化成小球并上下跳动,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使钠块受到浮力。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水层变红,因为酚酞在碱性环境中会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