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你是一名高中生,加入了学校的家乡文化课题小组。小组成员共五人,研究时间为一学期,拟定的研究对象是“上海Citywalk(城市漫步)”。目前正在决定选题阶段,组员们设想了以下研究问题备选。为了选出最好的研究问题,请你阅读资料后参与小组讨论。【选题】(1)什么是Citywalk?(2)武康路为什么会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Citywalk路线之一?(3)除了武康路,上海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经典Citywalk路线?(4)年轻人在十一假期Citywalk是一种旅游消费降级的表现吗?【资料】①在一个研究的开始,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所谓研究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你想通过你的研究来回答关于这个世界某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学术问题。研究问题不是“论文题目”,也不同于论文的“主题”或“主旨”,而是你在一个研究中非常具体地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应该以疑问的形式问出来,以问号结尾。一篇学术文章不可能回答一个领域的所有问题,那么你应该为读者指明这样一篇文章的篇幅到底能够回答那个问题的什么方面。学术论文要求作者思路连贯、架构严谨地探讨学术问题的答案,只有当你的问题尽量具体而明确的时候这种探讨才可能成功,才可能有意义。②研究问题从目的上分类,可以分成三大种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关注“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描述性研究关注“如何描述这个问题?”;解释性研究关注“如何解释这个问题?”。这三种类型的研究是___________的关系。③探索性研究一般是在某一个问题还没有被清晰定义出来的时候最合适的一种研究目的。它常常被用于初步了解某个问题的大体情况,探索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可行性,因此很多前导研究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当我们对某一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就可以进行描述性研究了。与探索性研究不同,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观察具体反映出某一个问题的客观情况。描述性问题经常问的是“什么”“哪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过程”等问题,把真实情况用系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没有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事实是这样。最常见、最典型的描述性研究就是“人口普查”。解释性研究,顾名思义则是把重点放在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上。对于一些问题,已经不仅仅需要去客观反应和描述事实了,而是需要依托现有的理论和文献,提出相关的解释变量。因此,解释性研究里一般会设计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试图理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④那么我们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呢?这里提供以下五点。⑤该研究问题是否是你和别人所在乎的?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应该是对某个领域的理论建设或实践操作有贡献的、能推动知识车轮向前进展的问题。比如对于公共管理而言,研究“为什么有的公务员工作效率高,有的效率低”,就要比研究“公务员的外貌有什么共同特征”有意义。⑥该研究问题是否可以争论?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答案,或者这个答案很容易查到,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它意义不大。很多问题虽然最初看上去可以作为一个研究问题,但实际上领域内基本达成了一定共识,研究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员工的情绪是否对其工作绩效有影响?”但是,这类问题可以转化成更加具体的、挖掘进一步未知空间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工作内容下员工情绪对其绩效影响最小?”。⑦该研究问题是否过大或过小?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既具体又有研究的空间。比如,我们来看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内容为虚构)。研究问题1:“为什么鸡会横穿马路?”研究问题2:“在2020年5月1日,有多少只鸡横穿了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马路?”第一个研究问题过于宽泛,问哪种类型的鸡,问在哪里的鸡,问在什么时间横穿的马路;而第二个问题过于具体,导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研究的空间,有监控的话数一下就好了,其研究结果对其他研究也没有很明显的推广意义。那么比较合适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折中一下,修改成以下的研究问题:“是哪些环境因素,导致2020年在北京多次出现小鸡横穿马路事件?”⑧该研究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和资源下是否适合和可行?这一个标准要求我们考虑研究问题的规模、所需的资源、所需的时间等因素,做一个实际的考虑。你是否拥有经费、合作者、现成的数据、足够的时间,这些都将影响你能回答的问题的规模。这一点要求我们把梦想牵回现实,脚踏实地地考虑自己的现实资源,去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⑨该问题要解决的是“事实”问题,还是“观点”问题?社会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是用来反映和总结社会规律的,它能解决“事实”类问题,比如“美国人的财富分配是否是平均的?”,而不能解决“观点”问题,比如“美国的财富分配是否应该更平均?”。在价值问题、偏好问题、信仰问题上,是没有办法争论和达成统一标准的。(节选自《做研究是有趣的: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1.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填空 。2. 在选题讨论会上,课题小组的组员们首先讨论了第(1)个研究问题,以下是他们的发言。其中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 一方面Citywalk是一种新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们对它了解还不充分,所以值得研究。B. 该问题已有明确答案,凡是已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没有太大的研究意义,因此排除它。C. 因为这是一个描述性的问题,是后续研究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应该先研究这个问题。D. 如果把该问题改为更加具体的、挖掘进一步未知空间的问题,才可能具有研究意义。3. 依据资料内容,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资料的作者是一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这篇文章写作对象是刚接触学术研究的人。B. 《某中学家校沟通情况》报告属于描述性研究,应该系统而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C. 《红楼梦》研究中有不少观点类问题,无法达成统一标准,所以不是好的研究问题。D. 《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这一章节既回答了描述性问题,也进行了解释性研究。4. 第⑦段的论述有针对性,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 依据资料内容,为本组选出最好的研究问题,并向组员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你是一名高中生,加入了学校的家乡文化课题小组。小组成员共五人,研究时间为一学期,拟定的研究对象是“上海Citywalk(城市漫步)”。目前正在决定选题阶段,组员们设想了以下研究问题备选。为了选出最好的研究问题,请你阅读资料后参与小组讨论。【选题】(1)什么是Citywalk?(2)武康路为什么会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Citywalk路线之一?(3)除了武康路,上海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经典Citywalk路线?(4)年轻人在十一假期Citywalk是一种旅游消费降级的表现吗?【资料】①在一个研究的开始,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所谓研究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你想通过你的研究来回答关于这个世界某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学术问题。研究问题不是“论文题目”,也不同于论文的“主题”或“主旨”,而是你在一个研究中非常具体地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应该以疑问的形式问出来,以问号结尾。一篇学术文章不可能回答一个领域的所有问题,那么你应该为读者指明这样一篇文章的篇幅到底能够回答那个问题的什么方面。学术论文要求作者思路连贯、架构严谨地探讨学术问题的答案,只有当你的问题尽量具体而明确的时候这种探讨才可能成功,才可能有意义。②研究问题从目的上分类,可以分成三大种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关注“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描述性研究关注“如何描述这个问题?”;解释性研究关注“如何解释这个问题?”。这三种类型的研究是___________的关系。③探索性研究一般是在某一个问题还没有被清晰定义出来的时候最合适的一种研究目的。它常常被用于初步了解某个问题的大体情况,探索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可行性,因此很多前导研究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当我们对某一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就可以进行描述性研究了。与探索性研究不同,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观察具体反映出某一个问题的客观情况。描述性问题经常问的是“什么”“哪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过程”等问题,把真实情况用系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没有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事实是这样。最常见、最典型的描述性研究就是“人口普查”。解释性研究,顾名思义则是把重点放在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上。对于一些问题,已经不仅仅需要去客观反应和描述事实了,而是需要依托现有的理论和文献,提出相关的解释变量。因此,解释性研究里一般会设计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试图理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④那么我们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呢?这里提供以下五点。⑤该研究问题是否是你和别人所在乎的?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应该是对某个领域的理论建设或实践操作有贡献的、能推动知识车轮向前进展的问题。比如对于公共管理而言,研究“为什么有的公务员工作效率高,有的效率低”,就要比研究“公务员的外貌有什么共同特征”有意义。⑥该研究问题是否可以争论?一个问题如果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答案,或者这个答案很容易查到,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它意义不大。很多问题虽然最初看上去可以作为一个研究问题,但实际上领域内基本达成了一定共识,研究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员工的情绪是否对其工作绩效有影响?”但是,这类问题可以转化成更加具体的、挖掘进一步未知空间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工作内容下员工情绪对其绩效影响最小?”。⑦该研究问题是否过大或过小?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既具体又有研究的空间。比如,我们来看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内容为虚构)。研究问题1:“为什么鸡会横穿马路?”研究问题2:“在2020年5月1日,有多少只鸡横穿了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马路?”第一个研究问题过于宽泛,问哪种类型的鸡,问在哪里的鸡,问在什么时间横穿的马路;而第二个问题过于具体,导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研究的空间,有监控的话数一下就好了,其研究结果对其他研究也没有很明显的推广意义。那么比较合适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折中一下,修改成以下的研究问题:“是哪些环境因素,导致2020年在北京多次出现小鸡横穿马路事件?”⑧该研究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和资源下是否适合和可行?这一个标准要求我们考虑研究问题的规模、所需的资源、所需的时间等因素,做一个实际的考虑。你是否拥有经费、合作者、现成的数据、足够的时间,这些都将影响你能回答的问题的规模。这一点要求我们把梦想牵回现实,脚踏实地地考虑自己的现实资源,去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⑨该问题要解决的是“事实”问题,还是“观点”问题?社会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是用来反映和总结社会规律的,它能解决“事实”类问题,比如“美国人的财富分配是否是平均的?”,而不能解决“观点”问题,比如“美国的财富分配是否应该更平均?”。在价值问题、偏好问题、信仰问题上,是没有办法争论和达成统一标准的。(节选自《做研究是有趣的: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1.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填空 。2. 在选题讨论会上,课题小组的组员们首先讨论了第(1)个研究问题,以下是他们的发言。其中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 一方面Citywalk是一种新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们对它了解还不充分,所以值得研究。B. 该问题已有明确答案,凡是已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没有太大的研究意义,因此排除它。C. 因为这是一个描述性的问题,是后续研究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应该先研究这个问题。D. 如果把该问题改为更加具体的、挖掘进一步未知空间的问题,才可能具有研究意义。3. 依据资料内容,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资料的作者是一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这篇文章写作对象是刚接触学术研究的人。B. 《某中学家校沟通情况》报告属于描述性研究,应该系统而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C. 《红楼梦》研究中有不少观点类问题,无法达成统一标准,所以不是好的研究问题。D. 《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这一章节既回答了描述性问题,也进行了解释性研究。4. 第⑦段的论述有针对性,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 依据资料内容,为本组选出最好的研究问题,并向组员阐述你的理由。
题目解答
答案
1. 层层递进或由浅入深 2. A 3. C 4. 第⑦段的论述富于针对性,针对读者是学术新人,可能比较年轻且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先提出研究问题应该既具体又有研究空间这一标准;接着虚构了两个与“鸡横穿马路”相关的研究问题,通俗易懂地阐述研究问题太大则无从研究,太小则没有推广意义这一观点;最后还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修改,给出了正面范例。 5. 示例:各位同学,我查阅资料以后,对这些选题做出了评估,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是第(2)个问题;我排除了第(1)个问题,因为Citywalk的概念比较明确,不需要研究;第(3)个问题“值得推荐”比较主观,无法反映和总结社会规律;第(4)个问题没有限定“上海”这一研究范围,不符合“家乡文化课题”;而第(2)个问题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解释性问题,探究武康路受欢迎的原因有助于推广成功经验,总结上海文化特色,构建更宜居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