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流通加工[1](distribution processing):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 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物流管理组织:对分散在企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通过设置综合管理[2]部门来统一管理的管理组织物流子公司:为承担公司或企业集团的物流业务,有母公司出资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设置目的:削减物流成本、防止物流经费外流、安排富余人员。)第三方物流[3]:是指由物流劳务供方[4]、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动作方式。(第三方物流的形成:1、商物分离是第三方物流形成根本因素2、第三方物流是时代的产物3、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远程化的结果4、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优化和自我完善的必然发展)商物分离:1观念的分离;2过程的分离;3责任人的分离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物流成本冰山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黑大陆说”:主要是指人们尚不认识、尚未了解的事物,德鲁克在1962年提出了“经济的”。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物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在物流领域中隐藏着巨大的经济空间。“第三利润源说”:“第一个利润源” 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原材料)“第二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人员)“第三个利润源”挖掘对象则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效益悖反理论”: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发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物流ABC: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缩写,意思是活动基准[5]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6]),适合于物流领域的计算方法称之为物流ABC。条码:是一组按一定编码[7]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条状代码。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一类自动信息识别系统。(条码特点: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8]高;灵活、实用;自由度大)EDI(电子数据交换[9]):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EDI特点:1.取代印刷型单证,实现无纸贸易;2.变革交易方式,协调贸易伙伴关系;3.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特点: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重复读写能力,可循环使用,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GIS(地理信息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10]。全球定位系统[11](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GPS特点:1全球地面连续覆盖;2功能多、精度高;3实时定位速度快;4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5 GPS接收机是被动式全天候系统,只收信号,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12]控制)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13]、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14]:是借助信息技术[15](IT)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16]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非定义流通加工的地位:1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2流通加工是物流的重要利润来源;3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流通加工的作用: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2方便用户;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以下特点:1从加工对象看: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2从加工程度看: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 3 从价值观点看:完善其实用价值并提高价值;4从加工责任人看: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 5从加工目的看: 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 ,并且为流通创造条件。现代生产方式:1准时生产[17]JIT=Just In Time; 2大规模定制; 3供应链管理JIT的出发点: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的优化改进流通加工的类型:(1)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对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2)为方便消费、省力的流通加工(将水泥制成混凝土拌合料)(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水产品、肉类、蛋类的保鲜、保质的冷冻加工、防腐加工等)(4)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在生产领域只能加工到圆木、板、方材这个程度,进一步的下料、切裁、处理等加工则由流通加工完成)(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将蔬菜、肉类洗净切块以满足消费者要求)(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它以一家流通加工企业的集中加工代替了若干家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 )(7)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造纸用的木材磨成木屑)(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散装水泥中转仓库[18]把散装水泥装袋)(9)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10)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混凝土搅拌车)配送和送货概念的区别在于:不是一般概念的送货,也不是生产企业推销产品时直接从事的销售性送货,而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需要什么送什么。配送和输送、运输概念的区别在于: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它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配送中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活动在整个输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输送”;“支线输送”、“末端输送”的位置,其起止点是物流据点至用户,这也是不同于一般输送的特点。配送功能要素: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降低配送成本的5项策略(1.混合策略[19];2.差异化[20]策略;3.合并策略;4.延迟策略;5.标准化策略)------案例分析[21]题配送的意义和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低库存或零库存物流企业[22]组织结构[23]类型:1直线制形式;2职能制[24]形式;3直线职能制形式;4事业部式组织机构形式;5矩阵式组织机构;6物流项目组组织机构;7物流子公司——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的新形式第三方物流的特点:第三方物流是“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业务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是购买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利润中心[25]” 第三方物流的种类:1资产型第三方物流;2管理型第三方物流;3优化型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2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基本内容-三个层次:1物流成本核算层;2物流成本管理层;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1)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 )A. 物流收益评估系统 B.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 C.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 D.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 E. 物流成本预算系统 F. BC )。 G. 成本效益评估层 成本管理层 成本核算层 成本预算层 E.成本控制层 AN-13;交叉二五码——ITF-14;贸易单元128条码——UCC/EAN-128。 例如:试计算7?的校验码。 7+0+9+6+1+9=32 32*3=96 0+8+3+4+0+6=21 96+21=117 120-117=3 此条码应为73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1物流支出大;2库存成本高;3物流周期长;4物流周期占交货期[26]比例大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1降低成本;2改善客户服务水平;3加快资金周转;4增加市场占有率;5成为受欢迎的业务伙伴
定义
流通加工[1](distribution processing):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 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流管理组织:对分散在企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通过设置综合管理[2]部门来统一管理的管理组织
物流子公司:为承担公司或企业集团的物流业务,有母公司出资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设置目的:削减物流成本、防止物流经费外流、安排富余人员。)
第三方物流[3]:是指由物流劳务供方[4]、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动作方式。(第三方物流的形成:1、商物分离是第三方物流形成根本因素2、第三方物流是时代的产物3、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远程化的结果4、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优化和自我完善的必然发展)
商物分离:1观念的分离;2过程的分离;3责任人的分离
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物流成本冰山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
“黑大陆说”:主要是指人们尚不认识、尚未了解的事物,德鲁克在1962年提出了“经济的”。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物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在物流领域中隐藏着巨大的经济空间。
“第三利润源说”:
“第一个利润源” 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原材料)
“第二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人员)
“第三个利润源”挖掘对象则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
“效益悖反理论”: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发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物流ABC: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缩写,意思是活动基准[5]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6]),适合于物流领域的计算方法称之为物流ABC。
条码:是一组按一定编码[7]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条状代码。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一类自动信息识别系统。(条码特点: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8]高;灵活、实用;自由度大)
EDI(电子数据交换[9]):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EDI特点:1.取代印刷型单证,实现无纸贸易;2.变革交易方式,协调贸易伙伴关系;3.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特点: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重复读写能力,可循环使用,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
GIS(地理信息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10]。
全球定位系统[11](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GPS特点:1全球地面连续覆盖;2功能多、精度高;3实时定位速度快;4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5 GPS接收机是被动式全天候系统,只收信号,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12]控制)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13]、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14]:是借助信息技术[15](IT)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16]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非定义
流通加工的地位:1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2流通加工是物流的重要利润来源;3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流通加工的作用: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2方便用户;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以下特点:1从加工对象看: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2从加工程度看: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 3 从价值观点看:完善其实用价值并提高价值;4从加工责任人看: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 5从加工目的看: 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 ,并且为流通创造条件。
现代生产方式:1准时生产[17]JIT=Just In Time; 2大规模定制; 3供应链管理
JIT的出发点: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的优化改进
流通加工的类型:(1)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对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
(2)为方便消费、省力的流通加工(将水泥制成混凝土拌合料)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水产品、肉类、蛋类的保鲜、保质的冷冻加工、防腐加工等)
(4)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在生产领域只能加工到圆木、板、方材这个程度,进一步的下料、切裁、处理等加工则由流通加工完成)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将蔬菜、肉类洗净切块以满足消费者要求)
(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它以一家流通加工企业的集中加工代替了若干家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 )
(7)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造纸用的木材磨成木屑)
(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散装水泥中转仓库[18]把散装水泥装袋)
(9)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
(10)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混凝土搅拌车)
配送和送货概念的区别在于:不是一般概念的送货,也不是生产企业推销产品时直接从事的销售性送货,而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需要什么送什么。
配送和输送、运输概念的区别在于: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它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配送中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活动在整个输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输送”;“支线输送”、“末端输送”的位置,其起止点是物流据点至用户,这也是不同于一般输送的特点。
配送功能要素: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降低配送成本的5项策略(1.混合策略[19];2.差异化[20]策略;3.合并策略;4.延迟策略;5.标准化策略)------案例分析[21]题
配送的意义和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低库存或零库存
物流企业[22]组织结构[23]类型:1直线制形式;2职能制[24]形式;3直线职能制形式;4事业部式组织机构形式;5矩阵式组织机构;6物流项目组组织机构;7物流子公司——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的新形式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第三方物流是“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业务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是购买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利润中心[25]” 第三方物流的种类:1资产型第三方物流;2管理型第三方物流;3优化型第三方物流;
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2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基本内容-三个层次:1物流成本核算层;2物流成本管理层;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1)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 )
A. 物流收益评估系统B.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
C.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
D.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
E. 物流成本预算系统
F. BC )。
G. 成本效益评估层
成本管理层
成本核算层
成本预算层 E.成本控制层
AN-13;交叉二五码——ITF-14;贸易单元128条码——UCC/EAN-128。
例如:试计算7?的校验码。
7+0+9+6+1+9=32 32*3=96 0+8+3+4+0+6=21 96+21=117 120-117=3 此条码应为73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1物流支出大;2库存成本高;3物流周期长;4物流周期占交货期[26]比例大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1降低成本;2改善客户服务水平;3加快资金周转;4增加市场占有率;5成为受欢迎的业务伙伴
题目解答
答案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