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叙述结核菌素实验原理,结果解释及用途。
叙述结核菌素实验原理,结果解释及用途。
题目解答
答案
答:原理:以结核菌素为抗原,测定机体对结核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此判断机体有无抗结核免疫力。结果解释:局部出现红肿和硬结,且大于5mm者,为阳性,表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mm为强阳性,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宜进一步检查。若PPD-C侧红肿大于BCG-PPD侧为感染,反之则为接种过卡介苗。局部出现红肿和硬结小于5mm为阴性,若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应用:①选择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并作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效果评价的指标;②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指标;③评价肿瘤患者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④人群中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率调查。⑤测得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解析
核心要点:结核菌素试验是基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原理,通过检测机体对结核菌的细胞免疫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或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反应。
关键思路:
- 原理:利用结核菌素(含结核杆菌提取物)作为抗原,刺激已致敏的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 结果判断:通过测量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的直径,结合个体免疫状态,区分感染与接种。
- 应用:重点在于免疫功能评估、感染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原理
结核菌素试验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其机制为:
- 抗原刺激:将结核菌素(如PPD)注入皮内,若机体曾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卡介苗,体内会产生特异性T细胞。
- 免疫反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释放细胞因子,募集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形成局部红肿硬结。
结果解释
- 阳性反应(硬结≥5mm)
- 意义: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且可能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 强阳性(≥15mm):需进一步检查,可能为活动性结核或严重感染。
- 阴性反应(硬结<5mm)
- 意义:若细胞免疫正常,则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若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可能假阴性。
- 卡介苗接种判断
- PPD-C(纯蛋白衍生物)侧硬结大:提示自然感染。
- BCG-PPD(卡介苗特异性抗原)侧硬结大:提示接种卡介苗。
应用
- 卡介苗接种筛选:排除已感染者,避免接种。
- 婴幼儿结核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活动性结核。
- 免疫功能评估:用于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人群结核感染率。
- 细胞免疫研究:辅助分析免疫抑制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