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可能出现在紫外区()A. 甲醇B. 碘甲烷C. 乙烯D. 氯甲烷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可能出现在紫外区()
- A. 甲醇
- B. 碘甲烷
- C. 乙烯
- D. 氯甲烷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关键在于理解分子中电子跃迁类型与吸收波长的关系。
- 核心思路: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由π→π跃迁(如双键)或n→σ跃迁(如极性σ键)引起。
- 破题关键:
- *π→π跃迁**(如乙烯的双键)通常在紫外区,但波长较短(如165 nm,远紫外)。
- *n→σ跃迁**(如碘甲烷的C-I键)因极化率高,吸收波长可能进入常规紫外检测范围(如200-400 nm)。
- 甲醇、氯甲烷等单键或极性较低的键,跃迁能量不足,吸收波长多在红外区。
选项分析
A. 甲醇
含C-O单键,主要跃迁为O-H的伸缩振动(红外区),无明显紫外吸收。
B. 碘甲烷
C-I键极化率高,碘的孤对电子可发生*n→σ跃迁**,吸收波长约为220 nm(紫外区)。
C. 乙烯
双键π电子跃迁(π→π*),最大吸收波长为165 nm(远紫外区,检测困难)。
D. 氯甲烷
C-Cl键极化率低于C-I键,n→σ*跃迁波长较短,吸收多在远紫外或红外区。
结论:碘甲烷的吸收波长更可能出现在常规检测的紫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