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例题:将下列相同浓度(0.01, (mol) cdot (kg)^-1)的水溶液,按着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之:(1) (NaCl)(2) (CaCl)_2(3) 葡萄糖(4) (HCN)
例题:将下列相同浓度($0.01\, \text{mol} \cdot \text{kg}^{-1}$)的水溶液,按着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之: (1) $\text{NaCl}$ (2) $\text{CaCl}_2$ (3) 葡萄糖 (4) $\text{HCN}$
题目解答
答案
根据溶液的依数性:
1. 蒸气压:粒子数越多,蒸气压越低。
- CaCl₂(3 粒子) < NaCl(2 粒子) < HCN(≈1 粒子) < 葡萄糖(1 粒子)。
2. 沸点:粒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 葡萄糖(1 粒子) < HCN(≈1 粒子) < NaCl(2 粒子) < CaCl₂(3 粒子)。
3. 凝固点:粒子数越多,凝固点越低。
- CaCl₂(3 粒子) < NaCl(2 粒子) < HCN(≈1 粒子) < 葡萄糖(1 粒子)。
综上:
- 蒸气压:CaCl₂ < NaCl < HCN < 葡萄糖。
- 沸点:葡萄糖 < HCN < NaCl < CaCl₂。
- 凝固点:CaCl₂ < NaCl < HCN < 葡萄糖。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的变化)与溶质微粒数目的关系。核心思路是:
- 溶质微粒数越多,蒸气压下降越显著(即蒸气压越低),沸点升高越明显(沸点越高),凝固点降低越显著(凝固点越低)。
- 电解质解离产生的离子数目是关键:NaCl解离为2个离子,CaCl₂解离为3个离子,葡萄糖不解离(1个分子),HCN为弱电解质(解离度低,微粒数略大于1)。
步骤1:确定各溶质的微粒数目
- NaCl:解离为$\text{Na}^+$和$\text{Cl}^-$,共2个微粒。
- CaCl₂:解离为$\text{Ca}^{2+}$和2个$\text{Cl}^-$,共3个微粒。
- 葡萄糖:不解离,保持分子形式,1个微粒。
- HCN:弱酸,解离度极低,微粒数≈1.05个(略大于1)。
步骤2:比较蒸气压、沸点、凝固点
- 蒸气压:微粒数越多,蒸气压越低。
顺序:$\text{CaCl}_2 < \text{NaCl} < \text{HCN} < \text{葡萄糖}$。 - 沸点:微粒数越多,沸点越高。
顺序:$\text{葡萄糖} < \text{HCN} < \text{NaCl} < \text{CaCl}_2$。 - 凝固点:微粒数越多,凝固点越低。
顺序:$\text{CaCl}_2 < \text{NaCl} < \text{HCN} < \text{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