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有Q235AF、65、20CrMnTi、60Si2Mn、T12等钢材,请选择一种钢材制作汽车变速箱齿轮(高速重载受冲击),并设计热处理工序,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并画出工艺曲线,指出使用状态组织。答:材料选择:20CrMnTi热处理工序:正火→ (机加工)→ 渗碳 → 淬火 + 低温回火[1]热处理工序的作用:1)正火:消除锻造应力、调整硬度便于加工;2)渗碳:提高表面含碳量,以便强化表面;3)淬火+低温回火: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使心部具有较好的韧性。热处理工艺曲线:空 缓冷 冷 水冷使用状态组织:表面——(高碳)回火M+K+Ar心部——(低碳)回火M 或 回火M+F(淬不透时)根据Fe—Fe3C亚稳平衡相图回答问题:1)T12钢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冷却到共析温度发生共析反应时,A、F、Fe3C的碳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1、A3和Acm线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S为________点,其反应式为:。C为________点,其反应式为:。
(10分)有Q235AF、65、20CrMnTi、60Si2Mn、T12等钢材,请选择一种钢材制作汽车变速箱齿轮(高速重载受冲击),并设计热处理工序,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并画出工艺曲线,指出使用状态组织。
答:材料选择:20CrMnTi
热处理工序:正火→ (机加工)→ 渗碳 → 淬火 + 低温回火[1]
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1)正火:消除锻造应力、调整硬度便于加工;
2)渗碳:提高表面含碳量,以便强化表面;
3)淬火+低温回火: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并使心部具有较好的韧性。
热处理工艺曲线:
空 缓
冷 冷 水冷
使用状态组织:表面——(高碳)回火M+K+Ar
心部——(低碳)回火M 或 回火M+F(淬不透时)
根据Fe—Fe3C亚稳平衡相图回答问题:
1)T12钢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冷却到共析温度发生共析反应时,A、F、Fe3C的碳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1、A3和Acm线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S为________点,其反应式为:。
C为________点,其反应式为:。
题目解答
答案
0.77% 0.02% 6.69% PSK线 GS线 ES线 共析 共晶
解析
一、汽车变速箱齿轮选材及热处理分析
1. 材料选择依据
汽车变速箱齿轮需满足高速重载、受冲击的工况,要求:
- 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抵抗摩擦磨损);
- 心部高韧性、高强度(承受冲击和扭矩)。
备选材料中: - Q235AF:低碳钢,强度、硬度低,无法满足重载;
- 65、T12:高碳钢,整体硬度高但韧性差,易断裂;
- 60Si2Mn:弹簧钢,淬透性好但表面硬度不足;
- 20CrMnTi:低碳合金钢(含Cr、Mn、Ti合金元素),淬透性高,经渗碳后表面含碳量升高,可实现“表面硬、心部韧”的匹配,是齿轮常用材料。
2. 热处理工序及作用
工艺路线: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 正火:锻造后钢中存在应力和粗大组织,正火(加热至Ac3以上30~50℃,空冷)可细化晶粒、消除应力,调整硬度(20~30HRC)便于机加工。
- 渗碳:将齿轮放入渗碳介质(如煤油)中加热至900~950℃,使表面碳含量升至0.8~1.0%,为后续淬火提供高碳表面,强化表层。
- 淬火+低温回火:
- 淬火:加热至Ac3以上(850~900℃),油冷或水冷,使表面高碳奥氏体快速冷却形成马氏体(M),心部低碳奥氏体冷却形成马氏体或马氏体+铁素体(F),保证心部韧性;
- 低温回火(150~200℃):消除淬火应力,稳定组织,表面得到回火马氏体(M回)+少量碳化物(K)+残余奥氏体(Ar),硬度58~62HRC;心部得到低碳回火马氏体(或M回+F),硬度30~45HRC,韧性良好。
3. 使用状态组织
- 表面:高碳区经淬火+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M回+K+Ar),硬度高、耐磨性好;
- 心部:低碳区淬透时为低碳回火马氏体,淬不透时为回火马氏体+铁素体(M回+F),强度和韧性匹配。
二、Fe-Fe₃C亚稳平衡相图问题解答
1. T12钢共析反应时的碳含量
T12钢含碳量1.2%,冷却至共析温度(727℃)时,奥氏体(A)发生共析反应:A→F+Fe₃C。
- 奥氏体(A):共析点S的碳含量固定为0.77%;
- 铁素体(F):室温下碳溶解度极低,约0.02%(实际共析反应中F含碳≈0.0218%);
- 渗碳体(Fe₃C):含碳量固定为6.69%。
2. A₁、A₃、Acm线的位置
- A₁线(PSK线):共析转变温度线(727℃),所有含碳量≥0.02%的钢均在此温度发生共析反应;
- A₃线(GS线):亚共析钢中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的温度线,随含碳量增加从912℃降至727℃;
- Acm线(ES线):过共析钢中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线,随含碳量增加从727℃升至1148℃。
3. S点与C点的反应
- S点(共析点):反应式为 $\gamma_{0.77} \rightleftharpoons \alpha_{0.0218} + \text{Fe}_3\text{C}$(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
- C点(共晶点):反应式为 $\gamma_{4.3} \rightleftharpoons \alpha_{0.0218} + \text{Fe}_3\text{C}$(奥氏体→莱氏体,即珠光体+渗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