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 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 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 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 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B. 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C. 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D. 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 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 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 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 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 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 B. 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 C. 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 D. 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 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题目解答
答案
【答案】 AD【考点】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解析】首先,就本案中的甲而言,其并无司法工作人员身份,不能成立徇私枉法罪的 实行犯,只能成立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而且,甲实施了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应认 定为徇私枉法罪(教唆犯)与滥用职权罪(实行犯)的想象竞合犯;其次,就本案中的乙而 言,其具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可以成立徇私枉法罪的实行犯。同时, 其行为又同时触犯了 帮助毁灭证据罪和滥用职权罪, 应认定为徇私枉法罪 (实行犯) 、帮助毁灭证据罪 (实行犯) 与滥用职权罪(实行犯) 的想象竞合犯, 实行从一重罪处断原则, 最终认定为徇私枉法罪一 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D。
解析
步骤 1:分析甲的行为
甲是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滥用职权让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步骤 2:分析甲是否构成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甲虽然居于领导地位,但其本身并不具备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因此不能直接构成徇私枉法罪的实行犯。甲的行为属于教唆警察乙徇私枉法,因此甲是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而非间接正犯。
步骤 3:分析甲是否应实行数罪并罚
甲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滥用职权让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但该行为同时触犯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教唆犯),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断,而非数罪并罚。
步骤 4:分析乙的行为
乙作为警察,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其行为同时触犯了徇私枉法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和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甲是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滥用职权让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步骤 2:分析甲是否构成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甲虽然居于领导地位,但其本身并不具备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因此不能直接构成徇私枉法罪的实行犯。甲的行为属于教唆警察乙徇私枉法,因此甲是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而非间接正犯。
步骤 3:分析甲是否应实行数罪并罚
甲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滥用职权让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但该行为同时触犯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教唆犯),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断,而非数罪并罚。
步骤 4:分析乙的行为
乙作为警察,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其行为同时触犯了徇私枉法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和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