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标定有效性核验应另外选取1~2个校准物质或其他控制样品,用已完成标定的仪器测定其碳、氢和氮含量,若测定值与标准值(或控制值)之差在标准值(或控制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说明标定有效。A. 对B. 错
标定有效性核验应另外选取1~2个校准物质或其他控制样品,用已完成标定的仪器测定其碳、氢和氮含量,若测定值与标准值(或控制值)之差在标准值(或控制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说明标定有效。 A. 对 B. 错
题目解答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标定有效性的核验方法,核心在于理解标定验证的基本逻辑。
关键点:标定完成后,需通过独立的校准物质或控制样品验证仪器的准确性。若测定值与标准值(或控制值)的偏差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说明标定有效。
核心思路:验证过程需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不确定度范围是判断偏差是否可接受的关键依据。
-
标定验证的必要性
标定仪器后,必须通过额外的验证步骤确认标定的有效性,避免因操作误差或系统偏差导致标定失效。 -
验证方法
- 选取校准物质:选择1~2个已知标准值(或控制值)的物质作为验证样本。
- 测定与比较:用已完成标定的仪器测定样本的碳、氢、氮含量,计算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偏差。
- 判断依据:若偏差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标定有效。
关键逻辑:不确定度范围反映了标准值本身的误差,若偏差在此范围内,说明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
-
结论
题目描述的验证流程符合标准操作规范,因此判断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