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从音乐的角度阐明了艺术的功能的有两种观点,否定论者的观点代表人物是( ),肯定论者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但两者无论是对音乐消极的否定还是积极的肯定,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也都在夸大音乐的功能。
中国古代从音乐的角度阐明了艺术的功能的有两种观点,否定论者的观点代表人物是( ),肯定论者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但两者无论是对音乐消极的否定还是积极的肯定,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也都在夸大音乐的功能。
题目解答
答案
墨子# 荀子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音乐功能的不同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掌握,重点区分否定论与肯定论的核心主张。
解题思路:
- 明确概念:否定论者认为音乐对社会有消极影响,主张限制或禁止;肯定论者则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支持其积极功能。
- 关联人物:需结合墨子、荀子的思想特点,判断其对音乐的态度。
- 功利主义视角:两者虽观点对立,但均从功利角度(社会功用)评价音乐,忽视艺术的非功利价值。
破题关键:
- 墨子的“非乐”思想(反对音乐)对应否定论;
- 荀子的“乐合同”思想(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对应肯定论。
否定论者的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实用主义和节用。他认为音乐消耗人力物力,无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因此提出“非乐”主张,认为音乐是奢侈无益的活动,应被禁止。这种观点从功利角度否定音乐的社会价值。
肯定论者的代表人物:荀子
荀子是儒家重要代表,主张“性恶论”,强调通过礼乐教化改造人性。他在《乐论》中提出“乐合同”,认为音乐能调和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点从功利角度肯定音乐的教化功能。
总结:
- 墨子否定音乐的功利价值,荀子肯定音乐的教化功能,两者均未脱离功利主义框架,忽视艺术的非功利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