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164.9万!继去年人数下跌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约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报名人数减少,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其中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在广东,个别地方院校的招生计划只完成了1/3,创下历史新低。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反映,可调剂复试的合格生源偏少,生源质量下滑,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这些现象无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绝对生源充足并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考研究生再也不是就业的救命稻草,而成为主动选择的结果。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与崇拜,一去不复返了!”“研究生都招不到,让许多校领导感到意外、感慨、惊讶。其实又何止是研究生!”陈志文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无法完成已经成为常态:从2011年到2013年,山东已经连续3年未能完成高考招生计划,在考生最多的河南,2013年也有超过10%的招生计划未能完成。“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上完大学也找不到一份工作,我为什么还要上大学?”陈志文说。(摘自2014年12月30日03 版《中国青年报》)材料二新东方在线讯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于今日(12月27日)开考,这是考研初试时间首次提至元旦之前。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估计,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比去年减少约6.5万,降幅约3.8%,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跌,代表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出现真正的转折。2014考研人数约为171.4万,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2015考研人数的再次下降,说明考研热的拐点已到,可以预见,2016考研人数仍可能微降。从各考研大省统计的2015年考研人数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关于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老师分析说:90后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的对高学历期待降低是主因;同时,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部分专业就业遇冷,人口出生高峰期已过,也是造成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总人数下降,专业硕士报考却持续升温,2015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的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专业硕士报考又主要集中在经管类专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商管理、会计、法律。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老师解释说,“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培养更侧重实务,在部分看重实际操作的专业里,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最重要的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专硕,专硕扩招,学硕缩招,而专硕报考的人数的增速赶不上招生人数扩大的增速,这是个剪刀差,对于报专硕的考生而言,遇到的竞争会更小,某种程度上,考专硕会更容易”。材料三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研究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7.7万人。在今年首场研究生大型招聘会上,4.3万名研究生“抢”1.8万个岗位。很多网友感叹“知识难改命运”。北京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徐蕊认为,现在“高学历”学生就业机会很多,但“高学历”学生定位太高,以至于不好找工作。“高学历”仅仅代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只是高能力的一部分。要拥有高能力,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与实践相结合。徐蕊说,很多研究生找工作心态不平衡,认为“高学历”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工资。其实,企业确定员工薪酬,主要考虑岗位性质以及其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就企业招聘情况看,研究生找工作的心态普遍没有本科生好。曾经有一名研究生应聘时就表示:“自己学历高,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应该从底层做起。”如果研究生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失败承受力。另外,在招聘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研究生缺乏市场意识,全然不知自己专业的市场行情。希望高校能适当增设心理辅导和市场分析课。(摘自2013年8月23日“海天教育”网文章《述说研究生就业现状》)材料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考研学生存在认识误区,要么认为考研优于就业,只要考上研究生就能更好就业;要么把考研当成就业的“避风港”,不愿直面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的曲婉婷同学是坚定的“考研派”,她说:“考研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知识本领的升华,通过考研就可以走向学术之路,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如果有好的就业机会,应该先就业,读完研究生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大四学生李官昊目前已顺利拿到中国银联与天津融创公司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天津龙江银行总行实习。采访中,小李向记者吐露出他不考研而选择就业的原因和想法。“越是犹豫不决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对于考研和就业的两难选择问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专业宁式颖副教授认为,生活中会有很多事物富有吸引力,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段时间内把精力分散到很多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并一并取得好的成果,所以,面对考研、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多种选择,一定要先分析比较各种选择的利弊,据此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一旦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走下去。反之,势必会顾此失彼,最终一事无成。(摘自2015年02月06日人民网《考研一族现状:徘徊于就业or读研的十字路口》)(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答:(2)从材料二看,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除了就业问题,还有哪些?考专硕与考学硕相比,优势在哪里?答:(3)如果你的亲友在大学就读,有了考研的意向,请你为其提三条建议,不必阐述,简要列出即可。答:(4)综合几则材料,简要概括部分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164.9万!继去年人数下跌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约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
报名人数减少,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其中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在广东,个别地方院校的招生计划只完成了1/3,创下历史新低。
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反映,可调剂复试的合格生源偏少,生源质量下滑,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这些现象无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绝对生源充足并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考研究生再也不是就业的救命稻草,而成为主动选择的结果。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与崇拜,一去不复返了!”
“研究生都招不到,让许多校领导感到意外、感慨、惊讶。其实又何止是研究生!”陈志文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无法完成已经成为常态:从2011年到2013年,山东已经连续3年未能完成高考招生计划,在考生最多的河南,2013年也有超过10%的招生计划未能完成。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上完大学也找不到一份工作,我为什么还要上大学?”陈志文说。
(摘自2014年12月30日03 版《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新东方在线讯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于今日(12月27日)开考,这是考研初试时间首次提至元旦之前。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估计,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比去年减少约6.5万,降幅约3.8%,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跌,代表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出现真正的转折。
2014考研人数约为171.4万,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2015考研人数的再次下降,说明考研热的拐点已到,可以预见,2016考研人数仍可能微降。从各考研大省统计的2015年考研人数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关于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老师分析说:90后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的对高学历期待降低是主因;同时,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部分专业就业遇冷,人口出生高峰期已过,也是造成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
总人数下降,专业硕士报考却持续升温,2015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的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专业硕士报考又主要集中在经管类专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商管理、会计、法律。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老师解释说,“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培养更侧重实务,在部分看重实际操作的专业里,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最重要的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专硕,专硕扩招,学硕缩招,而专硕报考的人数的增速赶不上招生人数扩大的增速,这是个剪刀差,对于报专硕的考生而言,遇到的竞争会更小,某种程度上,考专硕会更容易”。
材料三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研究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7.7万人。在今年首场研究生大型招聘会上,4.3万名研究生“抢”1.8万个岗位。很多网友感叹“知识难改命运”。
北京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徐蕊认为,现在“高学历”学生就业机会很多,但“高学历”学生定位太高,以至于不好找工作。“高学历”仅仅代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只是高能力的一部分。要拥有高能力,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与实践相结合。
徐蕊说,很多研究生找工作心态不平衡,认为“高学历”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工资。其实,企业确定员工薪酬,主要考虑岗位性质以及其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就企业招聘情况看,研究生找工作的心态普遍没有本科生好。曾经有一名研究生应聘时就表示:“自己学历高,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应该从底层做起。”如果研究生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失败承受力。
另外,在招聘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研究生缺乏市场意识,全然不知自己专业的市场行情。希望高校能适当增设心理辅导和市场分析课。
(摘自2013年8月23日“海天教育”网文章《述说研究生就业现状》)
材料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考研学生存在认识误区,要么认为考研优于就业,只要考上研究生就能更好就业;要么把考研当成就业的“避风港”,不愿直面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的曲婉婷同学是坚定的“考研派”,她说:“考研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知识本领的升华,通过考研就可以走向学术之路,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如果有好的就业机会,应该先就业,读完研究生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大四学生李官昊目前已顺利拿到中国银联与天津融创公司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天津龙江银行总行实习。采访中,小李向记者吐露出他不考研而选择就业的原因和想法。
“越是犹豫不决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对于考研和就业的两难选择问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专业宁式颖副教授认为,生活中会有很多事物富有吸引力,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段时间内把精力分散到很多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并一并取得好的成果,所以,面对考研、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多种选择,一定要先分析比较各种选择的利弊,据此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一旦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走下去。反之,势必会顾此失彼,最终一事无成。
(摘自2015年02月06日人民网《考研一族现状:徘徊于就业or读研的十字路口》)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答:
(2)从材料二看,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除了就业问题,还有哪些?考专硕与考学硕相比,优势在哪里?
答:
(3)如果你的亲友在大学就读,有了考研的意向,请你为其提三条建议,不必阐述,简要列出即可。
答:
(4)综合几则材料,简要概括部分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答:
题目解答
答案
(1)相同点:①对于考研报名人数减少所得出的结论相同,都认为考研热明显降温;②对于考研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都认为是就业问题。不同点:材料二还指出了专业硕士报考持续升温的现象并介绍了原因。
(2)原因:①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②部分专业就业遇冷;③人口出生高峰期已过,学生人数减少。
优势:①专业硕士培养更侧重实务,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②专硕扩招,学硕缩招,考专硕竞争压力小。
(3)①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分析比较考研与不考研的利弊,确定是否考研。②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走下去。③可以考虑报考专硕,考专硕会更容易一些。
(4)①硕士毕业生太多,工作岗位少,竞争激烈。②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部分学生只有高学历,没有高能力。③心态失衡,以为高学历就必须有好工作,对个人定位不准。④缺乏市场意识,不了解专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