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都是膜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细胞内受体则是胞浆蛋白。2、名词解释(100分,每题5分)1. 抑癌基因[山东大学2019研]答案: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可控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常见的有p53、Rb和ras等基因。解析:空2. cell line[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研]答案:cell line的中文名称是细胞系。细胞系是指传代10次以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又可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解析:空3. 电压门控通道答案:电压门控通道是在细胞膜电位突然变化产生特定电压的条件下才能开启的离子通道。例如,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在膜静息电位(膜电荷为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时呈关闭状态,当膜去极化(极化状态减小)而使膜内外的电位差降低时,通道开放。解析:空7. 试述调控细胞周期的因素及分选机制。答案: 细胞增殖是一个多阶段,多因子参与的高低精确有序的活动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不同基因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表达的结果,也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周期的调控严格有序、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子在多个层次上的作用,这些因子通常在细胞周期某个特定时期(调控点)起作用。 (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家族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家族有cyclinA、B、C、D、E、F、G、 H等。CdK家族有CdK1、CdK2、CdK3、CdK4、CdK5等。CdK与cyclin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参与磷酸化多种蛋白质,这些磷酸化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对DNA复制和有丝分裂事件起重要调节作用。 (2)促成熟因子(MPF)是一种在G2期合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3)生长因子是一类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以调节细胞周期的多肽类物质,可来自细胞的自分泌或旁分泌。这些因子与其他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激活细胞内多种蛋白激酶,最终引起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质表达的改变进而调节细胞周期。 (4)抑素是一类细胞自身产生的对细胞周期过程有抑制作用的糖蛋白。 (5)RNA剪接因子SR蛋白及SR蛋白的特异性激酶。 (6)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一些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DNA序列,可促进细胞无限增殖而癌变,这些序列被称为病毒癌基因;许多细胞癌基因可编码一些生长因子受体。通过与生长因子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或者癌基因产物直接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进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内,一类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如Rb基因、p53基因等。解析:空8.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怎样理解RNA在生命的起源与细胞起源中的地位。答案: (1)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三种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只有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因此,推测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2)其他生物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可能由RNA演化而来。 ①DNA双链比RNA单链稳定,而且DNA链中胸腺嘧啶代替了RNA链中的尿嘧啶,使之易于修复,因此进化过程中,DNA可能代替了RNA的部分遗传信息载体功能。 ②蛋白质具有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与构象的多变性,而且与RNA相比蛋白质能更为有效地催化多种生化反应,并提供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成分,因此进化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取代了绝大部分RNA酶的功能。 也正如上述的进化过程,生物大分子才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细胞,并产生复杂的生命个体。解析:空6、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 某跨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已被测定,发现它除具有N端信号肽之外,还存在14个疏水性肽段,其中7段各含25个氨基酸残基,3段各含16个氨基酸残基,4段各含10个氨基酸残基。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此肽链最有可能形( )个α螺旋。A. 14个B. 7个C. 10个D. 11个答案:B解析:α螺旋跨膜结构域含有20~30个氨基酸残基。只有7段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因此这7段每段都可能形成1个α螺旋。其他7段不可能形成。2. 下述有关细胞质膜结构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三明治模型和单位膜模型得到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的支持B. 细胞膜结构模型都有相关的实验证据支持,但都不够完善、充实C. 光学显微镜发现细胞后,人们并未同时观察到细胞质膜,直到电镜下显示出质膜的超微结构,人们才证明了质膜的存在D. 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红细胞质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提示质膜是由双层分子组成答案:C解析:20世纪初,对细胞内渗透压的研究已经证明质膜的存在。3. 下列哪种方式不消耗ATP?( )A. Na+K+泵B. Na+门控通道C. 次级主动运输D. 胞吐作用答案:B解析:主动运输消耗TP,被动运输不消耗TP;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三项,胞吐作用、次级主动运输、Na+K+泵均是主动运输。项,Na+门控通道是协助扩散,不消耗TP。4.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 )。A. 线粒体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叶绿体只有一个B. 叶绿体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线粒体只有一个C. 各自在基质中有一个双链DNA环D. 各自在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答案:D解析:①线粒体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自己的遗传体系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线粒体N是双链环状分子,每个细胞具有多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有多个N拷贝,但是线粒体N的总量不到核基因组的1。②叶绿体的自主性表现在叶绿体不仅有自己的环状双链N分子,还有自己的核糖体。叶绿体基因组是多拷贝的,有的可以多达40个。5. Rb和p53都是抑癌基因,能与DNA特异性结合,其蛋白活性主要受( )调控。[中山大学2019研]A. 糖基化B. 羟基化C. 羧基化D. 磷酸化答案:D解析:Rb蛋白的磷酸化去磷酸化是其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主要形式。P53的活性也受磷酸化调控。6. SARS病毒是(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 朊病毒B. DNA病毒C. RNA病毒D. 类病毒答案:C解析:项,常见的N病毒有痘病毒科的天花病毒。项,SRS属正链RN病毒,流感病毒属负链RN病毒,HIV属RN病毒中的反转录病毒。项,常见的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毒。项,引起疯牛病、羊瘙痒病、人克雅氏症的病毒为朊病毒。7. 有关动物细胞凋亡最重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B. 细胞内含物不发生细胞外泄漏C.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消失D. 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保持完整答案:C解析:8. 新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转移到线粒体的方式是( )。A. 磷脂转位因子B. 出芽方式C. 膜泡运输D. 磷脂转换蛋白答案:D解析:磷脂转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转移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的磷脂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转移到线粒体和过氧化酶酶体主要通过磷脂转换蛋白。9. 下列有关DNA局部结构和核小体对染色质活化的影响,不确切的说法是( )。A. 核小体的结构的形成对染色质活化始终产生负面影响B. 染色质包括核小体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构C. B构型DNA变成Z构型DNA,会导致核心组蛋白八聚体与DNA的亲和力降低D. 结合到DNA上的基因调控蛋白可在相当远的距离产生作用答案:A解析:核小体的结构的形成对染色质活化始终也可产生积极作用,如基因的不同调控元件盘绕在核小体同一位置,使两者的距离缩短,从而有利于转录。10. 下列有关钙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钙泵每消耗1分子ATP,转运2个Ca2+B. 细胞内钙调蛋白A与之结合调节钙泵的活性C. 钙泵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转运钙的方向是将其泵出细胞外D. 是一种跨膜蛋白,与Na+K+泵的α亚基有高度同源性答案:C解析:钙泵不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还存在于内质网上,它可将a2+泵入内质网储存。11. 关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叙述( )。A. 进行三羧酸循环B. A+B+C最确切C.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D. 进行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并形成ATP答案:B解析:①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线粒体是糖、脂肪和氨基酸最终释能的场所。②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在细胞质中经过酵解作用产生丙酮酸和脂肪酸。这些物质选择性地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基质中,经过一系列分解代谢形成乙酰o,即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脱下来的氢经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在此过程中能量水平较高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降到较低水平,所释放的能量通过P的磷酸化,生成高能磷酸键TP,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线粒体内膜起着主要作用。12. 下列关于Na+K+ATPas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介导Na+和K+的协同运输B. 是一种整合膜蛋白C. 介导主动运输D. 能够创造跨膜动力势.
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都是膜蛋白。(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胞内受体则是胞浆蛋白。
2、名词解释(100分,每题5分)
1. 抑癌基因[山东大学2019研]
答案: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可控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常见的有p53、Rb和ras等基因。
解析:空
2. cell line[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研]
答案:cell line的中文名称是细胞系。细胞系是指传代10次以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又可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
解析:空
3. 电压门控通道
答案:电压门控通道是在细胞膜电位突然变化产生特定电压的条件下才能开启的离子通道。例如,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在膜静息电位(膜电荷为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时呈关闭状态,当膜去极化(极化状态减小)而使膜内外的电位差降低时,通道开放。
解析:空
7. 试述调控细胞周期的因素及分选机制。
答案: 细胞增殖是一个多阶段,多因子参与的高低精确有序的活动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不同基因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表达的结果,也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周期的调控严格有序、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子在多个层次上的作用,这些因子通常在细胞周期某个特定时期(调控点)起作用。 (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家族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家族有cyclinA、B、C、D、E、F、G、 H等。CdK家族有CdK1、CdK2、CdK3、CdK4、CdK5等。CdK与cyclin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参与磷酸化多种蛋白质,这些磷酸化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对DNA复制和有丝分裂事件起重要调节作用。 (2)促成熟因子(MPF)是一种在G2期合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3)生长因子是一类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以调节细胞周期的多肽类物质,可来自细胞的自分泌或旁分泌。这些因子与其他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激活细胞内多种蛋白激酶,最终引起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质表达的改变进而调节细胞周期。 (4)抑素是一类细胞自身产生的对细胞周期过程有抑制作用的糖蛋白。 (5)RNA剪接因子SR蛋白及SR蛋白的特异性激酶。 (6)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一些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一些DNA序列,可促进细胞无限增殖而癌变,这些序列被称为病毒癌基因;许多细胞癌基因可编码一些生长因子受体。通过与生长因子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或者癌基因产物直接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进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内,一类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如Rb基因、p53基因等。
解析:空
8.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怎样理解RNA在生命的起源与细胞起源中的地位。
答案: (1)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三种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只有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因此,推测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2)其他生物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可能由RNA演化而来。 ①DNA双链比RNA单链稳定,而且DNA链中胸腺嘧啶代替了RNA链中的尿嘧啶,使之易于修复,因此进化过程中,DNA可能代替了RNA的部分遗传信息载体功能。 ②蛋白质具有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与构象的多变性,而且与RNA相比蛋白质能更为有效地催化多种生化反应,并提供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成分,因此进化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取代了绝大部分RNA酶的功能。 也正如上述的进化过程,生物大分子才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细胞,并产生复杂的生命个体。
解析:空
6、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 某跨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已被测定,发现它除具有N端信号肽之外,还存在14个疏水性肽段,其中7段各含25个氨基酸残基,3段各含16个氨基酸残基,4段各含10个氨基酸残基。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此肽链最有可能形( )个α螺旋。
A. 14个
B. 7个
C. 10个
D. 11个
答案:B
解析:α螺旋跨膜结构域含有20~30个氨基酸残基。只有7段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因此这7段每段都可能形成1个α螺旋。其他7段不可能形成。
2. 下述有关细胞质膜结构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明治模型和单位膜模型得到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的支持
B. 细胞膜结构模型都有相关的实验证据支持,但都不够完善、充实
C. 光学显微镜发现细胞后,人们并未同时观察到细胞质膜,直到电镜下显示出质膜的超微结构,人们才证明了质膜的存在
D. 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红细胞质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提示质膜是由双层分子组成
答案:C
解析:20世纪初,对细胞内渗透压的研究已经证明质膜的存在。
3. 下列哪种方式不消耗ATP?( )
A. Na+K+泵
B. Na+门控通道
C. 次级主动运输
D. 胞吐作用
答案:B
解析:主动运输消耗TP,被动运输不消耗TP;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三项,胞吐作用、次级主动运输、Na+K+泵均是主动运输。项,Na+门控通道是协助扩散,不消耗TP。
4.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 )。
A. 线粒体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叶绿体只有一个
B. 叶绿体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而线粒体只有一个
C. 各自在基质中有一个双链DNA环
D. 各自在基质中有多个双链DNA环
答案:D
解析:①线粒体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自己的遗传体系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线粒体N是双链环状分子,每个细胞具有多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有多个N拷贝,但是线粒体N的总量不到核基因组的1。②叶绿体的自主性表现在叶绿体不仅有自己的环状双链N分子,还有自己的核糖体。叶绿体基因组是多拷贝的,有的可以多达40个。
5. Rb和p53都是抑癌基因,能与DNA特异性结合,其蛋白活性主要受( )调控。[中山大学2019研]
A. 糖基化
B. 羟基化
C. 羧基化
D. 磷酸化
答案:D
解析:Rb蛋白的磷酸化去磷酸化是其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主要形式。P53的活性也受磷酸化调控。
6. SARS病毒是(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
A. 朊病毒
B. DNA病毒
C. RNA病毒
D. 类病毒
答案:C
解析:项,常见的N病毒有痘病毒科的天花病毒。项,SRS属正链RN病毒,流感病毒属负链RN病毒,HIV属RN病毒中的反转录病毒。项,常见的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毒。项,引起疯牛病、羊瘙痒病、人克雅氏症的病毒为朊病毒。
7. 有关动物细胞凋亡最重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B. 细胞内含物不发生细胞外泄漏
C.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消失
D. 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保持完整
答案:C
解析:
8. 新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转移到线粒体的方式是( )。
A. 磷脂转位因子
B. 出芽方式
C. 膜泡运输
D. 磷脂转换蛋白
答案:D
解析:磷脂转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转移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的磷脂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转移到线粒体和过氧化酶酶体主要通过磷脂转换蛋白。
9. 下列有关DNA局部结构和核小体对染色质活化的影响,不确切的说法是( )。
A. 核小体的结构的形成对染色质活化始终产生负面影响
B. 染色质包括核小体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构
C. B构型DNA变成Z构型DNA,会导致核心组蛋白八聚体与DNA的亲和力降低
D. 结合到DNA上的基因调控蛋白可在相当远的距离产生作用
答案:A
解析:核小体的结构的形成对染色质活化始终也可产生积极作用,如基因的不同调控元件盘绕在核小体同一位置,使两者的距离缩短,从而有利于转录。
10. 下列有关钙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钙泵每消耗1分子ATP,转运2个Ca2+
B. 细胞内钙调蛋白A与之结合调节钙泵的活性
C. 钙泵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转运钙的方向是将其泵出细胞外
D. 是一种跨膜蛋白,与Na+K+泵的α亚基有高度同源性
答案:C
解析:钙泵不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还存在于内质网上,它可将a2+泵入内质网储存。
11. 关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叙述( )。
A. 进行三羧酸循环
B. A+B+C最确切
C.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
D. 进行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并形成ATP
答案:B
解析:①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线粒体是糖、脂肪和氨基酸最终释能的场所。②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在细胞质中经过酵解作用产生丙酮酸和脂肪酸。这些物质选择性地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基质中,经过一系列分解代谢形成乙酰o,即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脱下来的氢经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在此过程中能量水平较高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降到较低水平,所释放的能量通过P的磷酸化,生成高能磷酸键TP,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线粒体内膜起着主要作用。
12. 下列关于Na+K+ATPa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介导Na+和K+的协同运输
B. 是一种整合膜蛋白
C. 介导主动运输
D. 能够创造跨膜动力势
.题目解答
答案
钙泵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细胞质中的Ca2+浓度
B. 帮助Ca2+富集到内质网腔
C. 降低线粒体中Ca2+浓度
D. 提高细胞质中的Ca2+浓度
答案:A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