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write-homewrite-home-active首页
  • icon-chaticon-chat-activeAI 智能助手
  • icon-subjecticon-subject-active学科题目
  • icon-uploadicon-upload-active上传题库
  • icon-appicon-app-active手机APP
首页
/
化学
题目

一系统有 2 , (mol) , (N)_2((g)),可当成理想气体处理,已知 (N)_2((g)) 的 C_(V,{m)} = 2.5R。300 , (K) 时,该系统从 100 , (kPa) 的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至 300 , (kPa) 后,再真空膨胀至 100 , (kPa),求整个过程的 Q,W,Delta U,Delta H 和 Delta S。

一系统有 $2 \, \text{mol} \, \text{N}_2(\text{g})$,可当成理想气体处理,已知 $\text{N}_2(\text{g})$ 的 $C_{V,\text{m}} = 2.5R$。$300 \, \text{K}$ 时,该系统从 $100 \, \text{kPa}$ 的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至 $300 \, \text{kPa}$ 后,再真空膨胀至 $100 \, \text{kPa}$,求整个过程的 $Q$,$W$,$\Delta U$,$\Delta H$ 和 $\Delta S$。

题目解答

答案

1. 绝热可逆压缩后,$ T_2 = 410.7 \, \text{K} $。 2. 整个过程: - $ Q = 0 $(绝热过程)。 - $ W = n C_V (T_2 - T_1) = 2 \times 2.5R \times 110.7 = 553.5R = 4.6 \, \text{kJ} $。 - $ \Delta U = n C_V (T_3 - T_1) = 553.5R = 4.6 \, \text{kJ} $。 - $ \Delta H = n C_P (T_3 - T_1) = 774.9R = 6.45 \, \text{kJ} $。 - $ \Delta S = n R \ln \left( \frac{V_3}{V_2} \right) = 2R \ln 3 \approx 18.3 \, \text{J/K} $。 答案: $ Q = 0 $,$ W = 4.6 \, \text{kJ} $,$ \Delta U = 4.6 \, \text{kJ} $,$ \Delta H = 6.45 \, \text{kJ} $,$ \Delta S = 18.3 \, \text{J/K} $。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综合考查理想气体在绝热可逆过程和自由膨胀过程中的热力学量计算,涉及内能、焓、熵变等概念,需结合热力学基本方程和过程特性分析。

解题核心思路:

  1. 绝热可逆压缩过程:利用绝热过程公式计算终态温度,通过内能公式求功。
  2. 真空膨胀过程:视为自由膨胀,无做功且温度不变,熵变由体积变化决定。
  3. 整体过程:绝热过程总热量为零,内能变化等于总功,焓变和熵变需分步计算后叠加。

破题关键点:

  • 绝热过程特性:$Q=0$,$\Delta U=W$,温度与压强关系 $T_2 = T_1 \left( \frac{P_2}{P_1} \right)^{\frac{\gamma-1}{\gamma}}$。
  • 自由膨胀特性:$W=0$,$\Delta U=0$(温度不变),熵变仅由体积变化引起。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计算体积比,进而求熵变。

绝热可逆压缩过程(始态→中间态)

  1. 计算终态温度
    由绝热公式 $T_1 V_1^{\gamma-1} = T_2 V_2^{\gamma-1}$,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可得:
    $T_2 = T_1 \left( \frac{P_1}{P_2} \right)^{\frac{\gamma-1}{\gamma}}$
    代入 $\gamma = \frac{C_p}{C_v} = \frac{3.5R}{2.5R} = 1.4$,$P_1 = 100 \, \text{kPa}$,$P_2 = 300 \, \text{kPa}$,得:
    $T_2 = 300 \, \text{K} \cdot \left( \frac{1}{3} \right)^{\frac{0.4}{1.4}} \approx 410.7 \, \text{K}$

  2. 计算功和内能变化
    绝热过程 $\Delta U = W = n C_v (T_2 - T_1)$,代入 $n=2 \, \text{mol}$,$C_v = 2.5R$,得:
    $W_1 = 2 \cdot 2.5R \cdot (410.7 - 300) \approx 553.5R \approx 4.6 \, \text{kJ}$

真空膨胀过程(中间态→终态)

  1. 温度不变
    自由膨胀无做功($W_2 = 0$),且过程迅速,视为绝热,故 $\Delta U_2 = 0$,温度保持 $T_3 = T_2 = 410.7 \, \text{K}$。

  2. 计算熵变
    熵变为:
    $\Delta S_2 = nR \ln \frac{V_3}{V_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frac{V_3}{V_2} = \frac{P_2}{P_3} = 3$,故:
    $\Delta S_2 = 2R \ln 3 \approx 18.3 \, \text{J/K}$

整个过程汇总

  • 热量:$Q = Q_1 + Q_2 = 0 + 0 = 0$
  • 总功:$W = W_1 + W_2 = 4.6 \, \text{kJ} + 0 = 4.6 \, \text{kJ}$
  • 内能变化:$\Delta U = n C_v (T_3 - T_1) = 4.6 \, \text{kJ}$
  • 焓变:$\Delta H = n C_p (T_3 - T_1) = 2 \cdot 3.5R \cdot 110.7 \approx 6.45 \, \text{kJ}$
  • 总熵变:$\Delta S = \Delta S_1 + \Delta S_2 = 0 + 18.3 \, \text{J/K} = 18.3 \, \text{J/K}$

相关问题

  • 水中含有()和()两种元素。A. 氢,氧B. 氢,碳C. 氧,碳D. 氮,氧。

  • 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系统组成。

  •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A. 无色B. 浅黄色C. 浅绿色D. 浅褐色

  • 定量分析中不是精密量器的为()A. 容量瓶和滴定管B. 滴定管和移液管C. 容量瓶和移液管D. 量筒与刻度烧杯

  • 稀释浓硫酸时,正确的操作是?()A.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B. 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 同时将水和浓硫酸倒入容器中D. 无所谓顺序

  • 实验室中使用的pH试纸是根据混合指示剂原理而制成的A. 正确B. 错误

  • 4、下列可燃物中,属于难燃可燃物的是( )A. 地表干枯杂草B. 枯立木C. 生长季节的绿色植物D. 较干燥的腐殖质层

  • 标定EDTA实验中,可在台秤上称取基准物质CaCO3的质量。A. 正确B. 错误

  • 下列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是A. 易燃液体B.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C. 汽油D. 放射性物品E. 剧毒药品和感染性物品

  • 16.火灾燃烧的三要素有可燃物、助燃物和()。(单选题5.0分)A. 着火源B. 氧气C. 氯气D. 可燃气

  • 20.(2 分)准实验设计[1]包括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和单组后测设计。()正确错误

  • (1分)在测定条件的选择中,GC法应考虑的是( )A. 流动相的选择B. 测光方式的选择C. 指示剂的选择D. 显色剂的用量E. 柱温的选择

  • 当皮肤接触到腐蚀性试剂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用干布擦拭B. 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C. 涂抹药膏D. 前往医院就医

  • 混合碱的测定实验中,滴定管中HCl的初始刻度在1.00~10.00 mL之间均可A.A 正确B.B 错误

  • [判断题](1分)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滴定时终点没有出现。A. 对B. 错

  • 110.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A. 爆炸B. 蒸发C. 闪燃

  • 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 醋酸B. 乙醇C. 乙酸乙酯D. 葡萄糖

  • 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分为()个级别A. 2B. 3C. 4

  • PHB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 HOOO (HO)HO^-HO`HO-CH-C 子 日 下面有关PHB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B是一种聚酯 B.PHB的单体是HOOO (HO)HO^-HO`HO-CH-C 子 日 C.PHB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2和H2O D.PHB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 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能与苯肼作用,有碘仿反应。A经催化氢化后生成分子式为C6H14O的化合物B。B与浓硫酸共热的产物经臭氧氧化及在锌粉存在下水解生成C和D。C和D均与苯肼作用,其中C有碘仿反应但无银镜反应;D既能发生碘仿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2CH(CH3)COCH3B.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2CH(CH3)CH(OH)CH3C.的结构简式不可能为CH3CH2COCH3D.的结构简式不可能为CH3CH2CHO

上一页下一页
logo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揽月路8号135、136、137、138房
关于
  • 隐私政策
  • 服务协议
  • 权限详情
学科
  • 医学
  • 政治学
  • 管理
  • 计算机
  • 教育
  • 数学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010-82893100
  • 公司邮箱: daxuesoutijiang@163.com
  • qt

©2023 广州极目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29972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