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问题:某矿业公司铜金矿区将进风巷风速传感器设置报警参数自修改为15(m/s),实际应为8(m/s),且未设置最低风速报警值。该行为不符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第9.6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讯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第4.3条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公司的行为属于( )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设备相关数据的违法行为。A、删除B、隐瞒C、篡改
问题: 某矿业公司铜金矿区将进风巷风速传感器设置报警参数自修改为$15\text{m/s}$,实际应为$8\text{m/s}$,且未设置最低风速报警值。该行为不符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第9.6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讯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第4.3条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公司的行为属于( )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设备相关数据的违法行为。 A、删除 B、隐瞒 C、篡改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监控设备数据违法行为类型的判断。核心思路在于理解选项中“删除”“隐瞒”“篡改”三个概念的差异,并结合题干中“修改报警参数”“未设置最低风速报警值”的具体行为进行对应。关键点在于明确“篡改”指对数据进行虚假修改,而题干中将正确参数修改为错误值的行为符合这一定义。
选项辨析
- 删除:指彻底移除数据,使其无法被获取或使用。题干中传感器仍存在且有数据,仅参数被修改,故不符合。
- 隐瞒:指隐藏数据或信息,使其不被发现。题干中数据未被隐藏,仅数值被更改,故不符合。
- 篡改:指故意修改数据,使其失去真实性。题干中将报警参数从$8\text{m/s}$改为$15\text{m/s}$,属于对数据的虚假修改,符合“篡改”定义。
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禁止篡改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设备相关数据。题干中行为违反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第9.6条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讯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第4.3条,进一步印证了“篡改”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