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 (摘编自长乐《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人民日报》2017年9月21日) 材料二: 23--|||-22--|||-21-|||-20 A-|||-19 中国-|||-18-|||-17- --|||-+ 日本-|||-16-|||-15--|||-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年龄(岁)23--|||-22--|||-21-|||-20 A-|||-19 中国-|||-18-|||-17- --|||-+ 日本-|||-16-|||-15--|||-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年龄(岁) 2016中日儿童青少年BMI[住](男女)对比图 [注]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在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摘编自梁璇《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数字“差”的背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26日) 材料三:针对开幕式上多名大学生晕倒所暴露出的体质问题,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张主任介绍,学校每年对大学生都会有体质监测。监测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随着在校运动量的增加,大二时体质明显提升;大三时基本会保持大二的水平;到了大四,由于找工作等原因,运动量减少,学生体质又会下降。为了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学校一直在想方设法开设大学生们喜欢的运动课程,比如三大球、瑜伽、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等,不少学生都因此喜欢上了运动。张主任提醒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将不予颁发毕业证。 (摘编自《东北农业大学军训开幕式 站30分钟晕倒4人一天至少30人开假条》,东北网2018年9月10日) 材料四: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 当然,造成学生某些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导致学生肥胖和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 (摘编自黄大鹏《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中国国防报》2018年9月6日)【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在大部分年龄段高于日本,但并不代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都高于日本。 B.中日男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均逐年上升,中国在17岁时达到最高值,日本在18岁达到最高值。 C.中国女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在7~13岁均高于日本女孩,但在16、17岁时明显低于日本女孩。 D.中国男孩BMI各年龄段数值均高于中国女孩,但不都高于日本女孩,在14岁时与日本女孩的数值基本持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只有从“好日子”的安逸中走出来,远离电子产品,各项身体指标才能有所上升,各种疾病提早侵袭的现象才能有所减缓。 B.东北农业大学对本校学生体质监测的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这可能与高三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缺乏运动有关。 C.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视力和肥胖问题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 D.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小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一半,大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九成。 【小题3】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需要青少年、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为三方各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
(摘编自长乐《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人民日报》2017年9月21日)
材料二:


2016中日儿童青少年BMI[住](男女)对比图
[注]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在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摘编自梁璇《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数字“差”的背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26日)
材料三:针对开幕式上多名大学生晕倒所暴露出的体质问题,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张主任介绍,学校每年对大学生都会有体质监测。监测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随着在校运动量的增加,大二时体质明显提升;大三时基本会保持大二的水平;到了大四,由于找工作等原因,运动量减少,学生体质又会下降。为了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学校一直在想方设法开设大学生们喜欢的运动课程,比如三大球、瑜伽、健美操、游泳、羽毛球等,不少学生都因此喜欢上了运动。张主任提醒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将不予颁发毕业证。
(摘编自《东北农业大学军训开幕式 站30分钟晕倒4人一天至少30人开假条》,东北网2018年9月10日)
材料四: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 当然,造成学生某些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导致学生肥胖和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
(摘编自黄大鹏《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中国国防报》2018年9月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在大部分年龄段高于日本,但并不代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都高于日本。 |
| B.中日男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均逐年上升,中国在17岁时达到最高值,日本在18岁达到最高值。 |
| C.中国女孩的身体质量指数在7~13岁均高于日本女孩,但在16、17岁时明显低于日本女孩。 |
| D.中国男孩BMI各年龄段数值均高于中国女孩,但不都高于日本女孩,在14岁时与日本女孩的数值基本持平。 |
| A.青少年只有从“好日子”的安逸中走出来,远离电子产品,各项身体指标才能有所上升,各种疾病提早侵袭的现象才能有所减缓。 |
| B.东北农业大学对本校学生体质监测的曲线表明,大一新生的体质最弱,这可能与高三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缺乏运动有关。 |
| C.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视力和肥胖问题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 |
| D.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小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一半,大学生近视比例接近九成。 |
题目解答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青少年方面:①增强健康意识;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方面:①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喜欢的运动课程;③适当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④可以将体育作为考核项目。
家长方面:①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②转变观念,杜绝“唯分数论”,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春游等各种户外活动多持理解和支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