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1980年5.02亿千克1981年6.70亿千克1982年7.15亿千克材料三: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位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位人物有关?(3)联系三则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0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位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位人物有关?
(3)联系三则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题目解答
答案
(1)由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可以看出,从1980年至1982年,凤阳县的粮食产量有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这与材料一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二中的现象。
(2)据所学知,“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者是袁隆平,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杂交水稻之父”。
(3)由材料一“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邓小平提供了好政策,袁隆平提供了科学技术,由此可知,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东方魔稻”;袁隆平。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