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有机实验复习(2013年新课标Ⅰ卷)8.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乙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41% B.50% C.61% D.70%(2014年新课标Ⅰ卷)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图1、2及表格: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如图3) (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 (填标号)a.30% b.40% c.60% d.90%(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2015年新课标Ⅰ卷)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2012年新课标Ⅱ卷)10.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体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g•cm﹣3 0.88 3.10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 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2013年新课标Ⅱ卷)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3CH3CH3OH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上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入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2014年大纲卷)29.(15 分)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在250 mL三口瓶a中加入70 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缓缓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 ;仪器c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人冷水的目的是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标号)。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终得到44 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4)用CuCl2• 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5)将苯乙酸加人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2016年上海化学试卷)六、(本题共12分)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完成下列填空:33.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3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5.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36.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有机实验复习
(2013年新课标Ⅰ卷)8.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乙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 环己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2014年新课标Ⅰ卷)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图1、2及表格:

|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溶解性 |
| 异戊醇 | 88 | 0.8123 | 131 | 微溶 |
| 乙酸 | 60 | 1.0492 | 118 | 溶 |
| 乙酸异戊酯 | 130 | 0.8670 | 142 | 难溶 |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是 ;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 ;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如图3) (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 (填标号)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2015年新课标Ⅰ卷)
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
②草酸为二元酸 .
(2012年新课标Ⅱ卷)
10.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体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 | 苯 | 溴 | 溴苯 |
| 密度/g•cm﹣3 | 0.88 | 3.10 | 1.50 |
| 沸点/℃ | 80 | 59 | 156 |
| 水中溶解度 | 微溶 | 微溶 | 微溶 |
(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 ;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 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 ;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2013年新课标Ⅱ卷)
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3CH3CH3OH
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上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
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
现未加入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2014年大纲卷)
29.(15 分)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0 mL三口瓶a中加入70 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缓缓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 ;仪器c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人冷水的目的是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
(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终得到44 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
(4)用CuCl2• 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5)将苯乙酸加人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
(2016年上海化学试卷)
六、(本题共12分)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33.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3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5.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36.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题目解答
答案
(15分)
(1)先加水,再加浓硫酸(1分)
(2)滴加苯乙腈(1分)球形冷凝管(1分)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1分)
便于苯乙酸析出(2分) BCE(全选对2分)
(3)重结晶(1分) 95%(1分)
(4)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无白色混浊出现(2分)
(5)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2分)
(1)先加水,再加浓硫酸(1分)
(2)滴加苯乙腈(1分)球形冷凝管(1分)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1分)
便于苯乙酸析出(2分) BCE(全选对2分)
(3)重结晶(1分) 95%(1分)
(4)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无白色混浊出现(2分)
(5)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