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1行业背景众所周知, 汽车工业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几乎每年都以 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的汽车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1 年达到 1400~1500 万辆,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生产国。根据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有汽车人才队伍速度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补充大量汽车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是为了缓解汽车维修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置的。1.2人才需求调研目前全国从事汽车行业的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及以下的比例仅为4:8:88,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40:40:20,由此可见,我国汽车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短缺,有资料表明,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联系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的缺口,汽车维修“高级蓝领”更成为稀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已成为国家四大紧缺人才之一)。从国内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职院校调研结果看,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训环节针对性普遍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基本保证。1.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一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确定该专业职业目标。而确定专业职业目标的基础就是生产企业职业岗位的现状。通过资料查询和深入北京圆明园汽修厂、兰州丰田赛驰4S店、及当地汽车维修行业的调研,了解了上述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职业岗位分布如下:A.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员 B. 汽车维修工 C. 汽车维修电工(空调电器等) D.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 E. 钣金工 F. 喷漆工 G. 汽修机电一体人员 上述岗位中,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具有一定现场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因为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直接从社会招聘有困难。企业寄希望于办学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因为这些毕业生素质高,就业后普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很容易成为企业亟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汽车检测、运行、维修与技术管理能力,且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经过汽车维修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5职业岗位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汽车专业知识外,在汽车装配、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现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现总结归纳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5.1知识结构 ①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原理、公差与配合、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本知识; ③掌握汽车概论、汽车材料、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知识。 1.5.2能力结构(技能) ①基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金属加工(钳工、车工、焊工、钣金)能力、 ②专业能力:具有正确操作汽车维修设备、检测设备及仪器的能力;具有编制一般汽车维修工艺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各种汽车使用与维修的能力;具有基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1.5.3素质结构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与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等。 1.5.4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 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以下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至少一项证书: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证书,汽车钣金中(高)级工证书,汽车喷漆中(高)级工证书,汽车电工中(高)级证书,汽车装配中(高)级工证书,空调制冷维修中(高)级工证书。另外,原则上要求学生取得汽车驾驶员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由陇南运管部门颂发的上岗证。 1.6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 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有利于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双证融合” 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中,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完成“汽车维修工” 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材料: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行业背景
众所周知, 汽车工业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几乎每年都以 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的汽车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11 年达到 1400~1500 万辆,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生产国。根据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有汽车人才队伍速度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补充大量汽车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是为了缓解汽车维修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置的。
1.2人才需求调研
目前全国从事汽车行业的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及以下的比例仅为4:8:88,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40:40:20,由此可见,我国汽车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短缺,有资料表明,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联系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的缺口,汽车维修“高级蓝领”更成为稀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已成为国家四大紧缺人才之一)。从国内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职院校调研结果看,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训环节针对性普遍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基本保证。
1.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
一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确定该专业职业目标。而确定专业职业目标的基础就是生产企业职业岗位的现状。通过资料查询和深入北京圆明园汽修厂、兰州丰田赛驰4S店、及当地汽车维修行业的调研,了解了上述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的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职业岗位分布如下:
A.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员B. 汽车维修工
C. 汽车维修电工(空调电器等)
D.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
E. 钣金工
F. 喷漆工
G. 汽修机电一体人员
上述岗位中,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具有一定现场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因为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直接从社会招聘有困难。企业寄希望于办学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因为这些毕业生素质高,就业后普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很容易成为企业亟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汽车检测、运行、维修与技术管理能力,且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经过汽车维修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5职业岗位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汽车专业知识外,在汽车装配、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现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现总结归纳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5.1知识结构
①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原理、公差与配合、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本知识;
③掌握汽车概论、汽车材料、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知识。
1.5.2能力结构(技能)
①基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金属加工(钳工、车工、焊工、钣金)能力、
②专业能力:具有正确操作汽车维修设备、检测设备及仪器的能力;具有编制一般汽车维修工艺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各种汽车使用与维修的能力;具有基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1.5.3素质结构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与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等。
1.5.4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
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以下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至少一项证书: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证书,汽车钣金中(高)级工证书,汽车喷漆中(高)级工证书,汽车电工中(高)级证书,汽车装配中(高)级工证书,空调制冷维修中(高)级工证书。另外,原则上要求学生取得汽车驾驶员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由陇南运管部门颂发的上岗证。
1.6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
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有利于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双证融合”
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中,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完成“汽车维修工” 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材料:
题目解答
答案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