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预期效果6.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日趋完善经过三年努力和发展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完善,本专业力争实现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依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提高学生质量、就业质量、管理水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6.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把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实训中心、驾驶培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现条件的明显改善,做好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完善实训中心规章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动汽车专业师生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完成产学研、对外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设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交流中心。经过努力和发展,真正将汽车拆装训练,检测训练、维修实训技能训练开展起来,力争实现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质量、就业质量、管理水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专业得以迅速发展,具体:(1)汽车专业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2)将汽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成有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3)建成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和以培养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4)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5)加强课程建设,建立适合专业教学的教材、学习指导书等教学资料体系。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__30(6)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7)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开展常规活动,培养创新精神。6.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梯队结构合理,注重整体素质,考虑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本专业教师基本能做到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率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于企业的沟通,聘请企业工程师走入课堂,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在未来的五年中达到以下目标:(1)专兼职教师人数约21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相对合理。(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以上。(3)校级以上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20%以上。(4)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达到60%以上。(5)各专业兼职教师达到30%以上。(6)新增教师计划,见表5.12。(7)骨干队伍的建设,见表5.13。(8)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3)每年进行各级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按相应政策兑现待遇。4)为教师下厂创造条件,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6)优化分配机制,对骨干教师精选、精育、重用、厚待。7)加强校企联合,双向参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探索产学合作培养途径。表5.12新增教师计划表5.13骨干队伍的建设6.4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更加完善(1)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思路和原则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以“重在建设,重在建出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划分课程群,以课题的形式立项研究,确定课题负责人,制定目标,采取措施,分段实施。研究成果中共性的内容加以推广,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1)课程建设成立课程组,按照学校优秀课程标准建设。2)各项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制定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定期检查验收。3)建立与学校政策相适应的系级激励政策,保障和促进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6.5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配套教材体系完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先进科学(1)教材建设的现状专业基础课全部使用高职高专教材。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齐全。(2)教材建设的思路及目标动员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建设,主干课程编写一批有特色的校内教材,经两轮使用后,成熟的可列入正式出版计划,十一五期间使教材在十五规划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系列化。具体目标如下:1)100%使用高职高专教材。2)自编教材占使用教材的80%以上。3)教材应符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需要。(3)教材建设的保障措施1)编制教材建设规划及自编教材建设规划。2)教材建设以任务合同的形式落实到人,定期检查验收。3)建立与学校政策相适应的奖励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4)保证资金投入,争取学校对自编教材的资助。5)学校提供自编教材出版条件。在今后的五年中,所有专业课将继续选用高职教材,并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汽车课充分利用机加实训中心的模拟,将课堂设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教学良好效果。改革考试模式,逐步将专业课的考核全部转化成技能考核。6.6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产学建设成效显著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走出一条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之路。进一步调整并完善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社会沟通,使学生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企业也有了择优入取的选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员已有多名学员到合作企业就业。2012年—2014年,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准备在再建立3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汽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发展机加服务中心。6.7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增强(1)提供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形成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改革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2)提供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提供汽车专业技术的培训。(3)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的职能。(4)为产业化提供服务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和推销,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6.8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外交流效果(1)满足本院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2)对企业人员培训;(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等级鉴定工作;(4)开展相应的汽车保养与维修;(5)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
第六部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预期效果
6.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日趋完善
经过三年努力和发展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完善,本专业力争实现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依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提高学生质量、就业质量、管理水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6.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把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实训中心、驾驶培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现条件的明显改善,做好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工作,完善实训中心规章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动汽车专业师生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完成产学研、对外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设为具有品牌效应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交流中心。
经过努力和发展,真正将汽车拆装训练,检测训练、维修实训技能训练开展起来,力争实现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质量、就业质量、管理水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专业得以迅速发展,具体:
(1)汽车专业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2)将汽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成有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3)建成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和以培养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4)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5)加强课程建设,建立适合专业教学的教材、学习指导书等教学资料体系。
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24
________________24
________________24
________________24
_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_________26
________________26
________________26
________________26
________________28
________________30
________________30
(6)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7)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开展常规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6.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梯队结构合理,注重整体素质,考虑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本专业教师基本能做到教书育人、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率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于企业的沟通,聘请企业工程师走入课堂,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在未来的五年中达到以下目标:
(1)专兼职教师人数约21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相对合理。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以上。
(3)校级以上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20%以上。
(4)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达到60%以上。
(5)各专业兼职教师达到30%以上。
(6)新增教师计划,见表5.12。
(7)骨干队伍的建设,见表5.13。
(8)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3)每年进行各级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按相应政策兑现待遇。
4)为教师下厂创造条件,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5)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6)优化分配机制,对骨干教师精选、精育、重用、厚待。
7)加强校企联合,双向参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探索产学合作培养途径。
表5.12新增教师计划
表5.13骨干队伍的建设
6.4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1)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思路和原则
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以“重在建设,重在建出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划分课程群,以课题的形式立项研究,确定课题负责人,制定目标,采取措施,分段实施。研究成果中共性的内容加以推广,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课程建设成立课程组,按照学校优秀课程标准建设。
2)各项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制定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定期检查验收。
3)建立与学校政策相适应的系级激励政策,保障和促进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6.5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配套教材体系完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先进科学
(1)教材建设的现状
专业基础课全部使用高职高专教材。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齐全。
(2)教材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动员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建设,主干课程编写一批有特色的校内教材,经两轮使用后,成熟的可列入正式出版计划,十一五期间使教材在十五规划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系列化。具体目标如下:
1)100%使用高职高专教材。
2)自编教材占使用教材的80%以上。
3)教材应符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需要。
(3)教材建设的保障措施
1)编制教材建设规划及自编教材建设规划。
2)教材建设以任务合同的形式落实到人,定期检查验收。
3)建立与学校政策相适应的奖励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
4)保证资金投入,争取学校对自编教材的资助。
5)学校提供自编教材出版条件。在今后的五年中,所有专业课将继续选用高职教材,并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汽车课充分利用机加实训中心的模拟,将课堂设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教学良好效果。改革考试模式,逐步将专业课的考核全部转化成技能考核。
6.6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产学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走出一条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之路。进一步调整并完善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社会沟通,使学生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企业也有了择优入取的选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员已有多名学员到合作企业就业。2012年—2014年,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准备在再建立3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汽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发展机加服务中心。
6.7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1)提供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形成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改革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
(2)提供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提供汽车专业技术的培训。
(3)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
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的职能。
(4)为产业化提供服务
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和推销,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
6.8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外交流效果
(1)满足本院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2)对企业人员培训;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等级鉴定工作;
(4)开展相应的汽车保养与维修;
(5)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
题目解答
答案
5.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2.1 项目承办人 5.2.2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5.2.3 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 5.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 5.3.1 项目承办人 5.3.2 课程建设规划及措施 5.3.3 课程建设资金预算 5.4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材建设 5.4.1 项目承办人:杨天辉 5.4.2 教材建设规划 5.4.3 教材建设的措施 5.4.4 教材建设资金预算 5.5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5.1 项目承办人: 5.5.2 教学内容改革规划及措施 5.5.4 教学改革项目进度与经费预算 5.6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产学结合 5.6.1 项目承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