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八、试简述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1)颗粒大小:减小颗粒有利于提高交换速度(2)交联度:交联度越低,树脂越容易膨胀,离子交换速度也越快(3)温度: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因此交换速度提高(4)离子的化合价: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库伦引力越大,因此扩散速度越小。(5)离子的大小:离子越小,交换速度越快。(6)搅拌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搅拌速度可提高交换速度。(7)溶液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溶液浓度可提高离子交换速度。名词解释:1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对由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精致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2凝聚技术:在发酵液中加入中性盐,降低双电层排斥电位,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而产生的沉淀现象。3絮凝技术: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盐桥作用(分子作用、静电作用),使胶粒成团聚结而沉淀。4离心技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根据物质颗粒大小、密度、沉降系数和浮力不同而使物质分离的技术。5沉降系数:单位离心力作用下粒子的沉降速度,用Svedberg表示,简写S,单位为second(s),1S = 1×10-13s6差速离心: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7密度梯度离心: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分离技术。8等密度梯度离心:需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在离心力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当时间足够长,颗粒可以移动到与颗粒各自浮力密度相等的位置(等密度点),形成区带。9初级分离:从菌体发酵液、细胞培养液、细胞破碎液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10过滤: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截留固液悬浮液中得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11酶溶法:利用酶促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聚合物的连接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12沉淀法: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溶液的理化参数,控制溶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从而将溶液中提取的目的成分与其他成分分开。13盐析法:由于静电作用引起亲水膜破坏和电荷中和最终导致沉淀的结果。14等电点沉淀法:两性电解质在电中性时溶解度最低,在低离子强度下,调节pH至等电点,可使各种两性电解质所带净电荷为零,静电排斥力最小,大大降低其溶解度。15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16膜分离技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17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18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19液膜萃取:液膜将与之不能互溶的液体分隔开,使其中一侧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透过液膜进入另一侧,实现溶质间分离。20反胶团萃取: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有机溶剂中也会形成胶团。21吸附操作:利用固体吸附的原理从液体或气体中除去有害成分或分离回收目标产物的过程22离子交换剂(树脂):人工合成的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离子交换能力。23色谱分离:样品混合液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介质之间分配比例不同的差别而获得分离。24分离度:描述两个洗脱峰位置相邻的溶质相互分离的程度,25凝胶过滤色谱:利用凝胶粒子为固定相,根据料液中溶质相对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法26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洗脱色谱法。27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利用表面偶联弱疏水性基团的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色谱技术。28色谱聚焦:利用离子交换原理,根据两性电解质分子间等电点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色谱技术29反相色谱: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根据溶质极性差别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30亲和色谱:利用亲和吸附作用分离纯化生物物质的液相色谱31亲和膜色谱:利用亲和配基修饰的微滤膜为亲和吸附介质亲和纯化目标蛋白质的纯化技术32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朝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电极定向移动的现象。33交换容量:单位质量的干燥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中,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物质的量。34电色谱:利用电渗作用驱动流动相流动,分离作用主要源于溶质在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平衡特性35不连续凝胶电泳:凝胶层由浓度不同得两层凝胶组成,上层凝胶浓度较低(Tg 2%~3%),孔径较大,凝胶对溶质泳动阻滞作用,溶质在此层浓缩;下层凝胶浓度较高(Tg 5%~25%),不同组分根据迁移率差别得到分离。36二维电泳:同时利用分子大小和等电点两个性质差异对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的方法。37包含体:重组蛋白质的高表达导致在其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聚集体38变性蛋白吸附色谱:利用色谱介质对变性蛋白的结合作用将蛋白固定在介质表面,使蛋白分子彼此分离,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蛋白复性的色谱方法。39晶体:具有一定形状的固态物质,由性质相同的粒子有规律地排列而成40湿度: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干空气的质量比。(这是老师补充的,麻烦大家自己找一下,不好意思)41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干燥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中,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物质的量工作交换容量42截断分子量:表示超滤膜对某溶质的截留能力43排阻极限:44分级范围:45水的滞留量:溶胀率,凝胶层析剂的的干燥颗粒溶胀后,1g干凝胶所吸收水分的百分数。46理论板当量高度:47分配定律:48不对称膜:具有致密表面活性层和多孔底面支持层49复合膜:选择性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上,表层与底层材料不同,而在非对称膜是同一材料。50清洁生产51滤饼阻值52阻滞因数53盐溶54盐析: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________降低而析出的过程。55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有机或水相的现象。56破乳57大孔树脂
八、试简述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1)颗粒大小:减小颗粒有利于提高交换速度(2)交联度:交联度越低,树脂越容易膨胀,离子交换速度也越快(3)温度: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因此交换速度提高(4)离子的化合价: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库伦引力越大,因此扩散速度越小。(5)离子的大小:离子越小,交换速度越快。(6)搅拌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搅拌速度可提高交换速度。(7)溶液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溶液浓度可提高离子交换速度。名词解释:1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对由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精致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2凝聚技术:在发酵液中加入中性盐,降低双电层排斥电位,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而产生的沉淀现象。3絮凝技术: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盐桥作用(分子作用、静电作用),使胶粒成团聚结而沉淀。4离心技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根据物质颗粒大小、密度、沉降系数和浮力不同而使物质分离的技术。5沉降系数:单位离心力作用下粒子的沉降速度,用Svedberg表示,简写S,单位为second(s),1S = 1×10-13s6差速离心: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7密度梯度离心: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分离技术。8等密度梯度离心:需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在离心力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当时间足够长,颗粒可以移动到与颗粒各自浮力密度相等的位置(等密度点),形成区带。9初级分离:从菌体发酵液、细胞培养液、细胞破碎液及其他各种生物原料初步提取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浓缩和初步分离的下游加工过程。10过滤: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截留固液悬浮液中得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11酶溶法:利用酶促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聚合物的连接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12沉淀法: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溶液的理化参数,控制溶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从而将溶液中提取的目的成分与其他成分分开。13盐析法:由于静电作用引起亲水膜破坏和电荷中和最终导致沉淀的结果。14等电点沉淀法:两性电解质在电中性时溶解度最低,在低离子强度下,调节pH至等电点,可使各种两性电解质所带净电荷为零,静电排斥力最小,大大降低其溶解度。15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16膜分离技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17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18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19液膜萃取:液膜将与之不能互溶的液体分隔开,使其中一侧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透过液膜进入另一侧,实现溶质间分离。20反胶团萃取: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有机溶剂中也会形成胶团。21吸附操作:利用固体吸附的原理从液体或气体中除去有害成分或分离回收目标产物的过程22离子交换剂(树脂):人工合成的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离子交换能力。23色谱分离:样品混合液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介质之间分配比例不同的差别而获得分离。24分离度:描述两个洗脱峰位置相邻的溶质相互分离的程度,25凝胶过滤色谱:利用凝胶粒子为固定相,根据料液中溶质相对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法26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洗脱色谱法。27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利用表面偶联弱疏水性基团的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色谱技术。28色谱聚焦:利用离子交换原理,根据两性电解质分子间等电点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色谱技术29反相色谱: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根据溶质极性差别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30亲和色谱:利用亲和吸附作用分离纯化生物物质的液相色谱31亲和膜色谱:利用亲和配基修饰的微滤膜为亲和吸附介质亲和纯化目标蛋白质的纯化技术32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朝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电极定向移动的现象。33交换容量:单位质量的干燥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中,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物质的量。34电色谱:利用电渗作用驱动流动相流动,分离作用主要源于溶质在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平衡特性35不连续凝胶电泳:凝胶层由浓度不同得两层凝胶组成,上层凝胶浓度较低(Tg 2%~3%),孔径较大,凝胶对溶质泳动阻滞作用,溶质在此层浓缩;下层凝胶浓度较高(Tg 5%~25%),不同组分根据迁移率差别得到分离。36二维电泳:同时利用分子大小和等电点两个性质差异对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的方法。37包含体:重组蛋白质的高表达导致在其胞内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聚集体38变性蛋白吸附色谱:利用色谱介质对变性蛋白的结合作用将蛋白固定在介质表面,使蛋白分子彼此分离,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蛋白复性的色谱方法。39晶体:具有一定形状的固态物质,由性质相同的粒子有规律地排列而成40湿度: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干空气的质量比。(这是老师补充的,麻烦大家自己找一下,不好意思)41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干燥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中,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物质的量工作交换容量42截断分子量:表示超滤膜对某溶质的截留能力43排阻极限:44分级范围:45水的滞留量:溶胀率,凝胶层析剂的的干燥颗粒溶胀后,1g干凝胶所吸收水分的百分数。46理论板当量高度:47分配定律:48不对称膜:具有致密表面活性层和多孔底面支持层49复合膜:选择性活性膜层沉积于具有微孔的底膜支撑层上,表层与底层材料不同,而在非对称膜是同一材料。50清洁生产51滤饼阻值52阻滞因数53盐溶54盐析: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________降低而析出的过程。55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有机或水相的现象。56破乳57大孔树脂
题目解答
答案
10 分 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