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 书名 主要内容 先秦 《管子》、《吕氏春秋》 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西汉 《氾胜之书》 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北魏 《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宋代 陈旉《农书》 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 元代 王祯《农书》 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 明代 《种树书》 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 《农政全书》 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材料二:《耕田》:“凡美田(增加土地肥力)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穊(稠密)种,七月、八月犁掩杀(遮盖)之……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粪),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据陈旉《农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相同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
材料二:《耕田》:“凡美田(增加土地肥力)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穊(稠密)种,七月、八月犁掩杀(遮盖)之……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粪),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
——据陈旉《农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相同点。
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 | 书名 | 主要内容 |
先秦 | 《管子》、《吕氏春秋》 | 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
西汉 | 《氾胜之书》 | 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
北魏 | 《齐民要术》 |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
宋代 | 陈旉《农书》 | 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 |
元代 | 王祯《农书》 | 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 |
明代 | 《种树书》 | 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 |
《农政全书》 | 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
材料二:《耕田》:“凡美田(增加土地肥力)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穊(稠密)种,七月、八月犁掩杀(遮盖)之……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粪),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
——据陈旉《农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相同点。
题目解答
答案
(1)编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共计有260多种)种类繁多(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范围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方面;或包括农业工具、技术、作物等多个方面)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或来自前人著述,或来自作者亲身体验和观察,或吸收西方农业科技)。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先秦《管子》《吕氏春秋》等四篇”“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可知,编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根据材料一“《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可知,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根据材料一“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可知,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共计有260多种;根据材料一“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可知,内容丰富或范围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方面,或包括农业工具、技术、作物等多个方面;根据材料一“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可知,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或来自前人著述,或来自作者亲身体验和观察,或吸收西方农业科技。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悉皆五、六月中穊(稠密)种,七月、八月犁掩杀(遮盖)之……则亩收十石”、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可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材料三“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材料二“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可知,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根据材料一“陈旉《农书》土壤所宜”、据材料一“陈旉《农书》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材料二“其美与蚕矢,熟粪同”、材料三“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并结合所可知,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方均是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先秦《管子》《吕氏春秋》等四篇”“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可知,编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根据材料一“《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可知,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根据材料一“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可知,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共计有260多种;根据材料一“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可知,内容丰富或范围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方面,或包括农业工具、技术、作物等多个方面;根据材料一“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可知,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或来自前人著述,或来自作者亲身体验和观察,或吸收西方农业科技。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悉皆五、六月中穊(稠密)种,七月、八月犁掩杀(遮盖)之……则亩收十石”、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可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材料三“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材料二“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可知,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根据材料一“陈旉《农书》土壤所宜”、据材料一“陈旉《农书》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材料二“其美与蚕矢,熟粪同”、材料三“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并结合所可知,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方均是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