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三 盐盐 盐酸-|||-弹簧夹-|||-吨-|||-碳酸 小气球-|||-第粉 钠粉 白磷-|||-末 器-|||-甲图 乙图 丙图(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 ____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 ____ 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 ____ (选填“好”或“不好”)。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 (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____ 。
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 ____ 。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 ____ 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 ____ (选填“好”或“不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 (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____ 。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 ____ 。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 ____ 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 ____ (选填“好”或“不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 (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 ____ 。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数ihe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浮力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故答案为:浮力。
(3)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好。
故答案为: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白磷足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故答案为:白磷足量;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浮力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故答案为:浮力。
(3)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好。
故答案为: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白磷足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故答案为:白磷足量;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解析
步骤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2HCl═2NaCl+H_2O+CO_2↑,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步骤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
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浮力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步骤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好。
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白磷足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2HCl═2NaCl+H_2O+CO_2↑,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步骤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
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浮力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步骤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好。
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白磷足量;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