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A. 补救措施B. 检测措施C. 评估措施D. 防护措施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 A. 补救措施
- B. 检测措施
- C. 评估措施
- D. 防护措施
题目解答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条款的理解,核心在于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在发现安全风险时应采取的直接行动。关键点在于区分不同措施的性质:补救措施是针对已发现问题的修复行为,而其他选项(如检测、评估、防护)更多用于预防或辅助阶段。题目中的“立即采取”强调了快速修复的必要性,需结合法律条文明确对应措施。
法律依据: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网络产品或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履行告知和报告义务。
选项分析:
- A. 补救措施:直接针对已发现的安全问题(如漏洞、缺陷)进行修复,符合“立即采取”的要求。
- B. 检测措施:属于风险发现前的预防手段,与题目中“已发现问题”的情境不符。
- C. 评估措施:需分析风险影响,但题目强调“立即行动”,评估耗时较长。
- D. 防护措施:侧重于防御新风险,而非修复已存在问题。
综上,补救措施是唯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