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判断题)1、苗某驾驶小型汽车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1人受伤。本次事故中苗某存在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Y: 正确N: 错误
(判断题) 1、苗某驾驶小型汽车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1人受伤。本次事故中苗某存在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 Y: 正确 N: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我们来逐步分析这道判断题:
题目内容:
苗某驾驶小型汽车在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1人受伤。问题是:本次事故中苗某是否存在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
选项:
Y:正确(即存在超速)
N:错误(即不存在超速)
解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道路类型和限速规定。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
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
-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
本题中,苗某行驶的是一条“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
因此,根据法规,这种道路的最高限速是 **30公里/小时**。
第二步:比较实际行驶速度与法定限速。
苗某的行驶速度是 **40公里/小时**,而该路段的最高限速为30公里/小时。
显然,40 > 30,因此苗某 **超速行驶**。
第三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超速行驶属于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即使没有限速标志,也应遵守法定默认限速。
因此,苗某在城市道路无中心线的情况下以40公里/小时行驶,已经超过了法定最高时速30公里/小时,构成超速违法行为。
第四步:事故责任关联。
题目中提到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人员受伤。虽然事故的发生可能涉及多方面原因(如行人是否闯红灯等),但本题仅问“是否存在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而不是事故全部责任。
只要存在超速事实,就构成违法。
结论:
苗某在限速30公里/小时的道路上以40公里/小时行驶,属于超速,存在违法行为。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答案:Y(正确)
\boxed{Y}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关于无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限速规定的理解,以及超速违法行为的判断能力。
解题核心思路:
- 明确道路类型:题目中明确指出是“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
- 对应法定限速:根据法规,此类道路的最高限速为30公里/小时。
- 比较实际速度与限速:苗某的行驶速度为40公里/小时,超过法定限速,构成超速。
关键点:
- 区分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限速差异(城市道路限速更低)。
- 无限速标志时需遵守法定默认限速,而非主观判断安全速度。
-
道路类型与限速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30公里/小时。
-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最高限速40公里/小时。
本题中,苗某行驶的是城市道路,因此限速为30公里/小时。
-
速度对比
苗某的实际行驶速度为40公里/小时,明显超过法定限速(40 > 30),属于超速行驶。 -
违法行为判定
超速行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无论是否发生事故,只要超过法定限速即构成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