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测定熔点时,做法错误的是:A. 将两片载玻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使用酒精棉球擦干,并晾干。B. 测定熔点时只需要记录晶体全部熔化时的温度。C. 需要调整熔点仪的焦点,使晶体颗粒很清晰的显示出来。D. 测定熔点时,当温度接近熔点时,需调节旋钮使电压30-50V,使温度缓慢上升。
测定熔点时,做法错误的是:
A. 将两片载玻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使用酒精棉球擦干,并晾干。
B. 测定熔点时只需要记录晶体全部熔化时的温度。
C. 需要调整熔点仪的焦点,使晶体颗粒很清晰的显示出来。
D. 测定熔点时,当温度接近熔点时,需调节旋钮使电压30-50V,使温度缓慢上升。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测定实验操作规范的掌握,特别是对熔点定义的理解以及实验步骤中易错点的辨析。
解题核心思路:
- 熔点的定义:熔点是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初熔温度),而非完全熔化时的温度。
- 实验操作关键点:包括载玻片处理、温度记录时机、仪器调整等。
- 错误选项定位:需结合实验步骤,判断选项是否违反操作规范或定义。
破题关键:
- 明确熔点的定义,排除记录时机错误的选项。
- 结合实验细节(如加热控制、仪器调整)判断其他选项的合理性。
选项分析
A. 将两片载玻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使用酒精棉球擦干,并晾干。
- 正确性:正确。载玻片需保持干燥,用蒸馏水清洗后,酒精棉球擦干可快速去油去湿,晾干确保无残留水分。
B. 测定熔点时只需要记录晶体全部熔化时的温度。
- 错误性:错误。熔点是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初熔温度),而非完全熔化时的温度。若记录全熔温度,会导致结果偏高,与熔点定义矛盾。
C. 需要调整熔点仪的焦点,使晶体颗粒很清晰的显示出来。
- 正确性:正确。清晰观察晶体状态变化是实验基础,调整焦点是必要操作。
D. 测定熔点时,当温度接近熔点时,需调节旋钮使电压30-50V,使温度缓慢上升。
- 正确性:正确。缓慢加热可避免温度突变,确保准确读取初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