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了使被测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2~0.8,可采取的方法是 ()A. 读数太小时,换用较厚的比色皿B. 读数太大时,将溶液准确稀释后再行测定C.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短的光波D. 读数太大时,换用较薄的比色皿E.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长的光波
为了使被测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2~0.8,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读数太小时,换用较厚的比色皿
- B. 读数太大时,将溶液准确稀释后再行测定
- C.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短的光波
- D. 读数太大时,换用较薄的比色皿
- E.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长的光波
题目解答
答案
A,B,D
解析
步骤 1:理解吸光度的定义
吸光度(A)是描述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程度的物理量,其定义为:A = -log(I/I0),其中I是透射光强度,I0是入射光强度。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程长度(比色皿厚度)成正比,与波长有关。
步骤 2:分析选项
A. 读数太小时,换用较厚的比色皿:增加比色皿厚度会增加光程长度,从而增加吸光度。
B. 读数太大时,将溶液准确稀释后再行测定:稀释溶液会降低浓度,从而降低吸光度。
C.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短的光波:波长较短的光波可能被溶液吸收更多,从而增加吸光度。
D. 读数太大时,换用较薄的比色皿:减小比色皿厚度会减小光程长度,从而降低吸光度。
E.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长的光波:波长较长的光波可能被溶液吸收较少,从而降低吸光度。
步骤 3:选择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选项A、B、D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可以调整吸光度使其在0.2~0.8范围内。选项C和E可能增加或减少吸光度,但不一定能使其在0.2~0.8范围内。
吸光度(A)是描述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程度的物理量,其定义为:A = -log(I/I0),其中I是透射光强度,I0是入射光强度。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程长度(比色皿厚度)成正比,与波长有关。
步骤 2:分析选项
A. 读数太小时,换用较厚的比色皿:增加比色皿厚度会增加光程长度,从而增加吸光度。
B. 读数太大时,将溶液准确稀释后再行测定:稀释溶液会降低浓度,从而降低吸光度。
C.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短的光波:波长较短的光波可能被溶液吸收更多,从而增加吸光度。
D. 读数太大时,换用较薄的比色皿:减小比色皿厚度会减小光程长度,从而降低吸光度。
E. 改变测定的波长,选用波长较长的光波:波长较长的光波可能被溶液吸收较少,从而降低吸光度。
步骤 3:选择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选项A、B、D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可以调整吸光度使其在0.2~0.8范围内。选项C和E可能增加或减少吸光度,但不一定能使其在0.2~0.8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