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小班面积为 10hm,林分年龄为 4 年,平均高 2.7m,株数 2400 株/hm,要求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 据调查,在评估基准日时,该地区第一年造林投资(含林地清理、挖穴和幼林抚育)为 5250 元/hm2,第二和第三年投资为 1800 元/hm2,第四年投资为 900 元/hm2,投资收益率为 6%。按当地平均水平,造林株数为 2550 株/hm2,成活率要求为 85%,4 年林分的平均高为 3m。
某小班面积为 10hm,林分年龄为 4 年,平均高 2.7m,株数 2400 株/hm,要求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 据调查,在评估基准日时,该地区第一年造林投资(含林地清理、挖穴和幼林抚育)为 5250 元/hm2,第二和第三年投资为 1800 元/hm2,第四年投资为 900 元/hm2,投资收益率为 6%。按当地平均水平,造林株数为 2550 株/hm2,成活率要求为 85%,4 年林分的平均高为 3m。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根据所给条件,拟评估小班为用材林幼龄林小班,其资产评估宜采用重置成本法,? = ?∑? ? × (1 + ?)? - ? + 1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用材林幼龄林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的应用,涉及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和林分质量调整两个核心知识点。
解题思路:
- 计算重置成本现值:将各年造林投资按投资收益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求和得到每公顷的重置成本现值。
- 确定调整系数:根据实际株数与标准株数、林分平均高与标准高度的比值,综合计算调整系数。
- 计算评估价值:将重置成本现值乘以调整系数,再乘以小班面积。
破题关键:
- 资金时间价值:不同年份的投资需折现到现值。
- 质量调整:通过株数和高度的差异调整成本,体现林分实际质量与标准的差异。
1. 计算各年投资的现值
- 第一年:投资5250元,现值为 $5250$ 元。
- 第二年:投资1800元,现值为 $\frac{1800}{1.06} \approx 1700$ 元。
- 第三年:投资1800元,现值为 $\frac{1800}{1.06^2} \approx 1602.57$ 元。
- 第四年:投资900元,现值为 $\frac{900}{1.06^3} \approx 755.73$ 元。
总重置成本现值(每公顷):
$5250 + 1700 + 1602.57 + 755.73 = 9308.3 \ \text{元/公顷}$
2. 计算调整系数
- 株数调整系数:$\frac{2400}{2550} \approx 0.9412$
- 高度调整系数:$\frac{2.7}{3} = 0.9$
- 综合调整系数:$0.9412 \times 0.9 \approx 0.8471$
3. 计算评估价值
- 每公顷评估值:$9308.3 \times 0.8471 \approx 7885.11$ 元
- 总评估价值:$7885.11 \times 10 \approx 788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