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以下若干主体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受到国家保护。哪一个选项并未受到法律保护?( )A. 公民B. 法人C. 其他组织D. 实现自动驾驶的算法代码
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以下若干主体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受到国家保护。哪一个选项并未受到法律保护?( )
- A. 公民
- B. 法人
- C. 其他组织
- D. 实现自动驾驶的算法代码
题目解答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护对象的理解。关键点在于区分法律保护的主体与客体:
- 法律保护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障其合法使用网络的权利。
- 算法代码属于技术产品或知识产权的范畴,可能受其他法律保护,但不在《网络安全法》直接保护的范围内。
法律条文分析
《网络安全法》第一条明确指出,该法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由此可知,保护对象是使用网络的主体(人或组织),而非技术产品或代码本身。
选项辨析
- A. 公民、B. 法人、C. 其他组织:均属于法律明确保护的主体。
- D. 实现自动驾驶的算法代码:属于技术代码,未被《网络安全法》直接列为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