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收到陌生账号发来的“学术调研”邀请,对方以逐步诱导的方式要求其拍摄某科研基地附近的照片,并承诺付给高额报酬。根据《反间谍法》,该生正确的做法是( )。A 接受任务并按时完成拍摄B 拒绝并立即拨打 12339 举报C 先拍摄部分照片试探对方意图D 将任务转发给同学共同参与
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收到陌生账号发来的“学术调研”邀请,对方以逐步诱导的方式要求其拍摄某科研基地附近的照片,并承诺付给高额报酬。根据《反间谍法》,该生正确的做法是( )。 A 接受任务并按时完成拍摄 B 拒绝并立即拨打 12339 举报 C 先拍摄部分照片试探对方意图 D 将任务转发给同学共同参与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反间谍法》中公民应对间谍行为的法律意识和具体行动要求,重点在于识别伪装的间谍活动并掌握正确的举报方式。
解题核心思路:
- 识别间谍行为特征:以“学术调研”为名,要求拍摄敏感区域照片并提供报酬,属于典型的间谍活动手段。
- 法律义务与举报途径:根据《反间谍法》第20条,公民发现间谍行为应立即拒绝并拨打12339举报,不得参与或传播相关信息。
破题关键点:
- 拒绝配合:任何涉及敏感信息收集的行为均需警惕,切勿因利益驱动参与。
- 及时举报:通过正规渠道(12339)向国家安全机关反映,避免扩大风险。
选项分析
选项A:接受任务并按时完成拍摄
错误原因:
- 触犯法律:为间谍活动提供便利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构成《反间谍法》第24条的“明知他人从事间谍行为仍为其提供便利”。
- 危害国家安全:科研基地属于敏感区域,泄露信息可能对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选项B:拒绝并立即拨打12339举报
正确性分析:
- 法律依据:《反间谍法》第20条明确规定,公民发现间谍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此行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 行动效率:直接举报可避免间谍活动进一步扩大,是最佳应对方式。
选项C:先拍摄部分照片试探对方意图
错误原因:
- 试探行为仍属违法:即使未完全配合,拍摄敏感信息已构成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 风险不可控:试探可能被对方察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选项D:将任务转发给同学共同参与
错误原因:
- 扩大风险范围:让更多人接触间谍任务,可能引发群体性违法行为,增加法律追责难度。
- 违背保密原则: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传播需严格控制,转发行为违反《反间谍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