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护理的目的是()A. 保持病室和床单元整洁、美观B.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C. 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D. 观察和了解病情E. 促进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压疮、肺炎等发生
[A1/A2型题] 患者,男性,65岁。确诊肺心病20余年,今晨因呼吸困难伴喘息加重急诊入院,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心率快且律不齐,该患者可能发生A. 心绞痛B. 心肌梗死C. 过敏反应D. 肺栓塞E. 急性肺水肿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护理分级为A. 特级护理B. 一级护理C. 二级护理D. 三级护理E. 四级护理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科抢救室设置需遵循的原则A. 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仪器和器械B. 设抢救床5张以上C. 墙壁应配有常用抢救流程D. 每张抢救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E. 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
尽早治疗有哪些好处?A. 降低艾滋病人的病死率, 延长患者寿命B. 降低艾滋病相关疾病及非相关疾病的发病率C. 重建或维持患者免疫功能D. 最大程度抑制病毒复制E. 预防 HIV 传播, 特别是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关于艾滋病自我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B. 尽早获得HIV治疗、关怀和预防服务;C. 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D. 自检阳性后应到正规机构进行检测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该患者可能出现了A. 急性肺水肿B. 心肌梗死C. 过敏反应D. 空气栓塞E. 发热反应
下列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A. 除颤器B. 呼吸机C. 纤维胃镜D. 多功能监护仪E. 简易呼吸器
护士要告知跌倒/坠床高危人群若有事而陪护人员不在时,可()或同病室陪护人员帮忙.A. 可跨越床栏下床B. 自行处理C. 按床头铃呼叫
2018U3-140 肠切除术后肠瘘长期禁食患者可能出现的凝血因子异常是A. 缺少凝血因子Ⅲ和ⅩB. 缺少凝血因子Ⅲ和ⅤC. 缺少凝血因子Ⅱ和ⅩD. 缺少凝血因子Ⅷ和ⅨE. 缺少凝血因子Ⅳ和Ⅶ
热门问题
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的纵横交叉、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其固定的络属关系,循行流注的规律,将人体的脏腑器官有机地联结起来,体现了经络的哪种生理功能()A.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B.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C.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 感应传导,调节功能E. 预防疾病,诊断疾病
临床最常用的贫血分类方法是()A. 按形态分类B. 按病因分类C. 按程度分类D. 按缺乏元素分类E. 按病程分类
子宫非妊娠时厚度约( )A. 1cmB. 2cmC. 2.5cmD. 3cmE. 3.5cm
预检分诊的主要功能是()A. 疾病诊断B. 初步治疗C. 进行患者分级与安排就诊D. 急救处理E. 输液
383,儿童尿渗透压接近成人水平的年龄() A. 1岁以后B. 2岁以后C. 3岁以后D. 4岁以后E. 5岁以后
“中药经产地初步加工后形成的原料药材”是指()A. 方剂B. 中药饮片C. 中药D. 中药材E. 中成药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什么作用()A. 毒副B. 普遍性C. 选择性D. 有益E. 补益
川崎病发生猝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心肌炎B. 脑炎C. 心包炎D. 冠状动脉瘤破裂E. 心内膜炎
提高肝癌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是()A. 放射治疗+综合治疗B. 早期手术切除+综合治疗C. 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D. 靶向治疗E.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梅毒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 青霉素B. 克林霉素C. 红霉素D. 阿奇霉素E. 头孢曲松
猩红热的发病高峰在()A. 秋冬季B. 春秋季C. 夏末初秋D. 冬春季E. 秋季
不属于危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内容的是()A. 洗脸B. 梳头发C. 下肢锻炼D. 穿衣服E. 进食活动
“升”是指药物具有上升、升提的作用,主要治疗哪种病势的疾病()A. 向上B. 向下C. 向内D. 向外E. 居中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为()A. 洪脉B. 丝脉C. 交替脉D. 水冲脉E. 间歇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导管内出现血液,反搏波形消失,应首先考虑()A. 主动脉破裂B. 败血症C. 气囊破裂D. 下肢血栓形成E. 猝死
阴液大量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是()A. 气虚证B. 阳虚证C. 血虚证D. 亡阴证E. 亡阳证
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首选()A. 乙醚刺激阴道黏膜B. 按摩子宫并应用宫缩剂C. 宫腔填塞D. 切除子宫E.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
需要烊化的药物有()A. 人参B. 胖大海C. 三七粉D. 阿胶E. 鹿茸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出现症状的时间A. 可在10分钟至1小时内B. 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C. 可在10分钟至3小时内D. 可在10分钟至4小时内。E. ,可在10分钟至5小时内
以下不适合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是()A. 体外循环术中B. 高热C. 颅脑损伤D. 年老体弱者E.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