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时应取得的证件是。 ()⏺A. 许可证B. 登记证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件D. 放射工作人员证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A. 正确B. 错误
[判断题] 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A . 正确B . 错误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出现峰值拐点,并在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 A. 对B. 错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石油B: 煤炭C: 天然气D: 水能
除去气态污染物有哪些方法?气体吸收净化、气体吸附净化、催化转化、燃烧转化、冷凝法和生物净化、其他方法:一、电子束照射法脱硫、氮氧化物二、膜分离法名词解释:环境问题: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生态系统的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及空间配置,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整体在其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表现出的作用和能力。随着能量和物质等的不断交流,生态系统亦产生不断变化和动态的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酸雨:指PH<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雹等),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________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这种微生物絮体称为,它由好氧微生物(包括________)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具有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也有些可部分分解无机物)的能力,显示生物化学活性。(: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所消耗的氧量,以mg/L表示。COD的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越严重。BOD: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以mg/L表示。BOD的值越高,表示水中好氧有机物污染越严重。TOC:总有机碳,将水样在900—950℃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及氧化成CO2,量测所产生的CO2量,即得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值,单位以C的mg/L计。TOD:总需氧量,水样中的有机物在900℃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结果以氧的mg/L计。一般TOD> COD好氧生化处理:是好氧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厌氧生化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其处理过程可分为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曝气池:活性污泥法处理工业废水的主题构筑物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磷和氮,水中N、P增加,会使水中藻类过量生长,随后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异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水中的DO被迅速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这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水环境容量定义: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后,沉降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表示。可反映污泥的沉降和凝聚性能的好坏,污泥沉降比↑,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迅速分离 (15%--30%)声强:在垂直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称为声强。环境荷尔蒙:环境中存在一些能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叫“环境激素”,又译为“环境荷尔蒙”,学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温室效应:大气层中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单位:ml/g。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降性能。大气污染定义: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所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足够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或环境分类:1、局部地区大气污染;2、区域性大气污染;3、广域性大气污染;4、全球性大气污染。世界环境日:6月5号第一个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4、N2O、CFC(氟氯烃)等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厌氧:是指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下列哪项不是新时代维护生态安全的途径和方法? A.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B. 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C. 增加森林覆盖率D.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视频介绍为例,讲解了燃煤电厂中主要的烟气处理技术包括()。 A. 烟气脱硝B. 烟气脱硫C. 烟气中和D. 烟气除尘
(),简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由政府或三方机构向绿色电力核发的具有特殊标识的电子证书,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基本依据。 A. 化石能源电力证书B. 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C. 化石能源绿色电力证书D. 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会得到自然的庇佑,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诚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环境事件深刻印证了这个警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要求我们树立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存哲学观,对自然给予尊重、顺应、保护,从而建成和谐美丽家园。“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该理念提出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展现了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国,更为唤醒整个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性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将会证明,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所蕴含的崭新的发展政绩观、生存哲学观、生态伦理观,不仅为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行动指南,也为其他各国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有益借鉴,并对全球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孙洪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热门问题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方位全过程推行()。 A. 绿色规划、绿色设计B. 绿色投资、绿色建设C. 绿色生产、绿色流通D. 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判断题(共10题,10.0分)-|||-题型说明: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33.(1.0分)人类不必考虑自然的承载去发展经-|||-济。-|||-A 对-|||-B错
判断题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 ) 错( )
18.(判断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A. 对B. 错
遇水燃烧物如锂发生火灾。应用沙土灭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A. 正确B. 错误
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空气汞的最大允许浓度为()A. 0.01 mg/m 3B. 0.02 mg/m 3C. 0.05 mg/m 3D. 0.08 mg/m 3E. 0.10 mg/m 3
54. (1.6分) 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A. 对B. 错
我国钢铁行业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目前全国累计完成()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A. 4亿吨B. 5亿吨C. 6亿吨D. 3亿吨
2024年1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公布。此次发布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重点领域。 A. “三区三带”B. “一厅三片”C. “三区四县”D. “一厅四县”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转变(),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A. 生产方式B. 生活方式C. 消费方式D. 发展方式
14.2024年1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公布。此次发布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重点领域。 A. “三区三带”B. “三区四县”C. “一厅三片”D. “一厅四县”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的方针,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A. 节约优先B. 发展为主C. 保护优先D. 自然恢复为主
14.[判断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A. 对B. 错
我国钢铁行业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目前全国累计完成()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A. 5亿吨B. 4亿吨C. 6亿吨D. 3亿吨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是传统能源。 A. 正确B. 错误
2024年1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公布。此次发布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重点领域。 A. “三区三带”B. “一厅三片”C. “一厅四县”D. “三区四县”
5.[判断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坚持系统化构建,注重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不仅关注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关注各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合。A. 对B. 错
遇水燃烧物如锂发生火灾、应用沙土灭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A. 正确B. 错误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23日报道,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____,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____。 A. 达到20%首位B. 超过25%首位C. 达到20%第二位D. 超过25%第二位
关于空气净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空气净化技术有不同的气流方式B. 不同气流方式,其换气次数相同C. 过滤空气,以控制尘埃含量D. 空气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要经过初、高效2级过滤器E. 净化空气的气流方式分为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