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A. 国际循环...B. 国内循环C. 国有企业D. 扩大内需
【判断题】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判断题(3.0分)-|||-14.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内。-|||-A 对-|||-B 错
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的监督、检查。A. 中国人民银行B.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C.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D.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年12月考试城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以下哪一项不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 A. 城市土地利用 B. 城市化[1]问题 C. 城市交通 D. 城市就业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有( ) A. 大气污染 B. 水体污染 C. 酸雨 D. 热岛效应 3. 以下哪一项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 A. 城市化进程缓慢 B. 发展中国家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2] C. 大城市发展滞后 D. 城市带相继崛起 4. 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不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益 B. 优位经济效益 C. 外部经济效益 D. 循环经济[3]效益 5.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代表观点的是:( ) A. 增长极限论 B. 发展轴理论 C. 贫困恶性循论 D. 梯度理论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征收的原则的是( )。 A. 按不同城市征收 B. 按不同地区征收 C. 按不同性质征收 D. 统一标准征收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是( ) A. 环境收费 B. 财政补贴[4] C. 强制刺激 D. 指令性管理 8. 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外力才能维持,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功能 C. 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 D.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西方城市环境保护的政策的是 ( ) A. 收费 B. 分区制 C. 综合治理 D. 指令性管理 10. 以下哪一项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 A. 经济区 B. 城市化问题 C. 城镇体系[5] D. 城市就业 11.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 )个层次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2. 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不包括( ) A. 水体污染 B. 热岛效应 C. 酸雨 D. 固体废弃物 13. 以下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有(?) A. 环境收费 B. 押金制度 C. 指令性管理 D. 强制刺激 14. 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下列哪个城市属于帝国主义控制的。( ) A. 北京 B. 上海 C. 西安 D. 成都 15. 下列不属于西方城市环境保护的政策的是( ) A. 城市规划 B. 分区制 C. 综合治理 D. 扶持政策 16. 当第二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三、第一产业,且以重化工为主时,经济发展处于( ) A. 工业化前期 B. 工业化中期 C. 工业化后期 D. 后工业化社会 17. 以下不属于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的是( ) A. 大城市超前发展 B. 城市带相继崛起 C. 发展中国家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 D.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18. 城市经济发展预测模型的建立是以( )为研究对象。 A. 农业生产 B. 商业生产 C. 工业生产 D. 第三产业生产 19. 城市之间的各种交易过程表现为数量宠大的商流和资金流,是哪一种作用方式( ) A. 传导 B. 扩散 C. 对流 D. 辐射 20. 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叙述正确有是( )。 A. 经济发展必定伴随着经济的增长 B. 经济增长必定带来经济发展 C. 经济发展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D. 如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就可以把这一提高看做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流动人口流向构成包括哪些( ) A. 向心流 B. 梯度流 C. 反差流 D. 发展流 E. 洋流 2. 城市界定的标准不包括?( ) A. 经济水平 B. 政治地位 C. 人口规模 D. 人口密度 E. 职业构成 3. 城市人口的社会构成由诸多社会因素决定,主要包括哪些( ) A. 文化传统 B. 经济水平 C. 宗教信仰 D. 道德观念 E. 风俗习惯 4.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征收的原则有( ) A. 按不同城市征收 B. 按不同地区征收 C. 按不同性质征收 D. 按不同对象征收 E. 统一标准征收 5. 以下不属于城市经济学建立的根本目的是() A. 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城市问题 B. 以经济分析角度来分析城市建设问题 C. 试图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的发展趋势 D. 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城市问题,从而进行城市规划 E. 以经济分析的角度来阐明城市是如何按经济规律运行 6. 产业结构按产品使用的划分不包括( ) A. 地方产业 B. 第三产业 C. 上游产业 D. 下游产业 E. 输出产业 7. 优位经济效益不包括( ) A. 环境优位效益 B. 地理优位效益 C. 交通优位效益 D. 文化优位效益 E. 资源优位效益 8. 下列不属于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代表观点的是( ) A. 大力推动论 B. 贫困恶性循环论[6] C. 增长极限论 D. 发展轴理论 E. 梯度理论 9. 城市界定主要有哪些标准( ) A. 人口规模 B. 人口密度 C. 职业构成 D. 经济水平 E. 政治地位 10.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在经济意义上与一般商品或商业化服务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属于该特殊性的是( ) A. 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B. 管理的统一性与责权分明性 C. 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 D. 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E. 开发的统一性与建设的超前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经济学可划分为抽象城市经济学和专业城市经济学( ) 2. 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经济学可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 3. 城市界定的标准包括职业构成( ) 4. 城市人口的社会构成由诸多社会因素决定,主要包括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 ) 5. 地下水污染属于城市环境的地学效应(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 1. B 2. C 3. D 4. D 5. C 6. D 7. D 8. D 9. C 10. D 11. C 12. C 13. C 14. B 15. B 16. B 17. C 18. C 19. A 20. A 二、多项选择题(30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 1. ABCE 2. AB 3. ABCDE 4. ABCD 5. BCD 6. AB 7. AD 8. AB 9. ABC 10. ACDE 三、判断题(10分,共 5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下列不属于中国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是 A. 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失衡B. 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C.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D.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
最佳的投资项目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中机会成本最小的项目( )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失业风险?() A. 智商高情商低B. 眼高手低自视甚高C. 娱乐成瘾D. 高分低能
【单选题】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A. 面粉厂购买的小麦; B.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C. 甲购买某公司100股股票; D. 乙购买1000元的政府债券
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A. 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就业B. 减少国内消费,抑制经济增长C. 人口数量增多,影响环境卫生D. 费用增加,生活成本上升
热门问题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 ( )。 A.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 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C. 处理好中国和外国的关系D.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A. 科技创新B. 绿色环保C. 人才强国D. 美丽中国
18.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涉及房地产内容方面,会议不仅重申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稳住楼市股市”提法,还指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下列举措中属于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是()。 A.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B.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C.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D. 强化金融领域法治建设,聚焦金融领域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金融立法进程
2025年宏观政策的显著变化不仅在力度上,也在方向上。过去很多年,我们提到宏观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振投资、如何服务供给、如何建设项目,但2025年宏观政策着力点更侧重于民生、消费和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A 对B 错
下列属于完全信息博弈的是() A. 围棋游戏B. 其他选项都不对C. 囚徒困境博弈D. 德州扑克游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宏观调控不同B. 资源配置不同C. 所有制基础不同D. 市场机制不同
()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A. 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B. 为各类经济主体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C.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D. 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 A. 稳中求进B. 进中求稳
36. (2.0分)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忽视或淘汰传统产业。( )A 对B 错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B. 积极发展服务消费C. 抑制新型消费D.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下列属于完全信息博弈的是() A. 囚徒困境博弈B. 德州扑克游戏C. 围棋游戏D. 其他选项都不对
()和()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 A. 我国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B. 我国经济发展一帆风顺、形势大好;C. 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D. 我国经济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脱 困乏术。
16.2024年以来,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特别是“两新”()“两重”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A.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B. 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发展C.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扎实推进。 A. 集约式发展B. 粗放式发展C. 高质量发展D. 渐进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为主攻方向。 A. 先进重工业B. 先进轻工业C. 高度自动化农业D. 先进制造业
()意味着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A. 盘活存量B. 扩大产量C. 提升质量D. 做优增量
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 A. 17B. 18C. 20D. 16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哪些表现让我们拥有发展的信心?() A. 经济发展势头足;B. 经济发展亮点多;C. 经济发展贡献大;D. 高质量发展一帆风顺。
欧盟想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在国际决策当中增加自身的独立性,这个关系的变动,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正面作用。 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