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____。 A 张义 B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____。
A 张义
B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1902年北京历史背景的了解,需结合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东交民巷性质、京师大学堂等关键事件的时间与政策进行判断。破题关键在于明确各事件发生时间及后续影响,尤其注意《辛丑条约》对东交民巷的特殊规定。
张义(选项A)
- 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是康有为等人为反对《马关条约》发起的维新运动。1902年距离该事件已有7年,若张义当时存活,其经历合理。
李辛(选项B)
- 义和团运动于1900年达到高潮,后被八国联军镇压,但1902年李辛若在运动中幸存,其陈述仍可能成立。
王平(选项C)
- 《辛丑条约》(1901年)规定东交民巷为外国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居住。1902年该条款已生效,故王平的陈述与史实矛盾。
赵洋(选项D)
- 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虽在义和团运动中受损,但1902年已恢复办学,赵洋的求学经历符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