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谓“芳香性”是指,,的物质3.医学上所说的等渗溶液是以为标准确定的,临床上规定的等渗溶液是渗透浓度在范围内的溶液.4.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范围在之间,临床上把血液pH值小于该值时称为,pH大于该值时称为.5.从化学结构上看,糖类是,和.6.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把或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和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7.甲醛俗称,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是常用的剂和剂.8.50%的煤酚皂溶液在医学上俗称,是常用的剂.9.醇和羧酸的通式分别为,.10.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12.尿糖是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其正常值为.14.乙醇俗称为,丙三醇俗称,乙酸俗称.15.医学上的酮体包括,,三种物质.
2.所谓“芳香性”是指,,的物质
3.医学上所说的等渗溶液是以为标准确定的,临床上规定的等渗溶液是渗透浓度在范围内的溶液.
4.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范围在之间,临床上把血液pH值小于该值时称为,pH大于该值时称为.
5.从化学结构上看,糖类是,和.
6.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把或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和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7.甲醛俗称,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是常用的剂和剂.
8.50%的煤酚皂溶液在医学上俗称,是常用的剂.
9.醇和羧酸的通式分别为,.
10.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12.尿糖是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其正常值为.
14.乙醇俗称为,丙三醇俗称,乙酸俗称.
15.医学上的酮体包括,,三种物质.
题目解答
答案
2.所谓的芳香性,是指含有苯环的物质,芳香烃的衍生物就具备芳香性.而苯是芳香烃的代表性物质,一般只要含有苯环的烃类都具有芳香性!其含义为:分子必须是共平面的封闭共轭体系;键发生了平均化;体系较稳定(有较大的共振能);从实验看,易发生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在磁场中,能产生感磁环流;从微观上看,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
3.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确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 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4.我们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是稍带碱性的,并且由于体内有自动调节酸碱的能力,纵遇特殊情形也不致有大的变化.大约是7.35~7.45.临床上把血液pH值小于该值时称为酸性体质pH值大于该值时称为碱性体质.
5.从化学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6.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把“加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加氢”和“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7.甲醛俗称蚁醛,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是常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
8.50%的煤酚皂溶液在医学上俗称“来苏儿,是常用的消毒剂.
9.醇和羧酸的通式分别为CnH2n+2O、CnH2nO2.
10.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和半透膜
12.尿糖是指尿中所含的葡萄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即其正常值为80~120毫克%.
14.乙醇俗称为酒精,丙三醇俗称甘油,乙酸俗称醋酸.
15.医学上的酮体包括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三种物质.
故答案为:2.分子必须是共平面的封闭共轭体系;键发生了平均化;体系较稳定(有较大的共振能);
3.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 mol/L;
4.7.35~7.45.酸性体质,碱性体质;
5.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6.“加氧”;“去氢”;“加氢”;“去氧”;
7.蚁醛,福尔马林,消毒剂;防腐剂;
8.“来苏儿”,消毒;
9.CnH2n+2O、CnH2nO2;
10.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半透膜;
12.尿中所含的葡萄糖,为血糖,80~120毫克%.
14.酒精,甘油,醋酸;
15.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和医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解题思路是依据所学的化学和医学知识,对每个问题进行准确的填空。
第2题
本题考查芳香性的定义。芳香性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判断依据包括分子结构和性质等多方面。从结构上看,分子必须是共平面的封闭共轭体系,这样才能保证π电子的离域;键发生平均化,使得分子内的化学键性质趋于一致;体系较稳定,有较大的共振能,这是芳香性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实验现象上,易发生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在磁场中能产生感磁环流;从微观角度,π电子数符合4n + 2规则(n为整数)。
第3题
本题考查等渗溶液的相关知识。医学上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来确定等渗溶液。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 - 320 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因为这个范围的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不会使细胞因渗透压差异而发生过度的吸水或失水。
第4题
本题考查人体血液pH值的相关知识。人体血液正常情况下呈弱碱性,pH值范围在7.35 - 7.45之间。这是因为体内有一套自动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血液pH值小于7.35时,称为酸性体质;当pH值大于7.45时,称为碱性体质。
第5题
本题考查糖类的化学结构。从化学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是糖类的基本结构单元,而它们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可以形成更复杂的糖类化合物,如二糖、多糖等。
第6题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把“加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因为加氧会使有机物的氧化态升高,去氢也会使有机物的氧化态升高;把“加氢”和“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加氢会使有机物的氧化态降低,去氧同样会使有机物的氧化态降低。
第7题
本题考查甲醛的相关知识。甲醛俗称蚁醛,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是常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第8题
本题考查煤酚皂溶液的相关知识。50%的煤酚皂溶液在医学上俗称“来苏儿”,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是常用的消毒剂,常用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第9题
本题考查醇和羧酸的通式。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其通式为$C_{n}H_{2n + 2}O$($n\geq1$);羧酸是由烃基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C_{n}H_{2n}O_{2}$($n\geq1$)。
第10题
本题考查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渗透现象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存在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和半透膜,只有当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溶剂分子才会发生定向的扩散。
第12题
本题考查尿糖和血糖的相关知识。尿糖是指尿中所含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但当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就会出现尿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人在清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80 - 120毫克%,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
第14题
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俗称。乙醇俗称为酒精,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医疗、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丙三醇俗称甘油,具有吸湿性,常用于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乙酸俗称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具有酸性。
第15题
本题考查医学上酮体的组成。医学上的酮体包括丙酮、β - 羟丁酸、乙酰乙酸三种物质。酮体是脂肪在肝脏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酮体的含量很低,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酮体的生成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