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前的括号中打“√”,错的打“×”)( )1.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越细。√( )2. 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3. 奥氏体的晶粒大小除了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及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关。√( )4.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量。√( )5. 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6. 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愈多。√( )7. 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8. 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 )9. 感应加热时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愈高,则淬硬层愈浅。√( )10. 钢的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变表面的成分和组织,从而提高其表面性能。×( )11. 钢的含碳量越高,则其淬火加热温度越高。×( )12. 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内部晶格位向相同,而相互间位向不同的小晶体组成的。√( )13. 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14. 晶胞是从晶格中任意截取的一个小单元。√( )15.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6.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7.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铸成薄件的晶粒比铸成厚件的晶粒更细。√( )18.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浇注时采用振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铸件晶粒更细。√( )19. 铸造合金常用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要进行塑性变形的合金常用具有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20. 合金中的固溶体一般说塑性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21. 过冷[1]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 )22. 第一类回火[2]脆性是可逆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 )23. 随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增加,板条状马氏体减少。√( )24. 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25. 孕育铸铁的强度、硬度比普通灰铸铁明显提高。√( )26. 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 )27. 灰铸铁经过球化退火可获得球墨铸铁。×( )28. 为了提高硬铝的强度和硬度,应进行淬火加时效处理。√( )29. 除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 )30. 奥氏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愈高,则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和终止温度愈低。√( )31. 只要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交变应力值大于σ0.2,则该零件一定会产生疲劳破坏。×( )32.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再结晶的过程。×( )33. 灰口铸铁件壁越厚,强度愈高。×( )34. 灰口铸铁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而球墨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 )35. 渗C和渗N都是常用的化学热处理都要改变零件表面的化学成份,都需安排后续热处理。×( )36. 所有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细化晶粒。×( )37. S与S回在组织形态和性能上没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S是钢在正火后的产物,S回是调质后的产物。×( )38. 钢中的含磷量增加,钢的冷脆性增加。√( )39.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40. 含碳量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其钢的硬度、强度增加,韧性、塑性下降。×( )41. 影响钢淬硬性的主要因素是受冷却介质[3]的作用。×( )42. 可锻铸铁是可以锻造的铸铁。×( )43. 高锰钢(ZGMn13-1)水韧处理后可获得奥氏体组织( )
一、判断题(对的在题前的括号中打“√”,错的打“×”)( )1.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越细。√( )2. 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3. 奥氏体的晶粒大小除了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及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关。√( )4.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量。√( )5. 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6. 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愈多。√( )7. 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8. 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 )9. 感应加热时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愈高,则淬硬层愈浅。√( )10. 钢的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变表面的成分和组织,从而提高其表面性能。×( )11. 钢的含碳量越高,则其淬火加热温度越高。×( )12. 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内部晶格位向相同,而相互间位向不同的小晶体组成的。√( )13. 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14. 晶胞是从晶格中任意截取的一个小单元。√( )15.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6.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7.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铸成薄件的晶粒比铸成厚件的晶粒更细。√( )18.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浇注时采用振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铸件晶粒更细。√( )19. 铸造合金常用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要进行塑性变形的合金常用具有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20. 合金中的固溶体一般说塑性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21. 过冷[1]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 )22. 第一类回火[2]脆性是可逆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 )23. 随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增加,板条状马氏体减少。√( )24. 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25. 孕育铸铁的强度、硬度比普通灰铸铁明显提高。√( )26. 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 )27. 灰铸铁经过球化退火可获得球墨铸铁。×( )28. 为了提高硬铝的强度和硬度,应进行淬火加时效处理。√( )29. 除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 )30. 奥氏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愈高,则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和终止温度愈低。√( )31. 只要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交变应力值大于σ0.2,则该零件一定会产生疲劳破坏。×( )32.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过程也是一种再结晶的过程。×( )33. 灰口铸铁件壁越厚,强度愈高。×( )34. 灰口铸铁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而球墨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 )35. 渗C和渗N都是常用的化学热处理都要改变零件表面的化学成份,都需安排后续热处理。×( )36. 所有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细化晶粒。×( )37. S与S回在组织形态和性能上没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S是钢在正火后的产物,S回是调质后的产物。×( )38. 钢中的含磷量增加,钢的冷脆性增加。√( )39.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40. 含碳量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其钢的硬度、强度增加,韧性、塑性下降。×( )41. 影响钢淬硬性的主要因素是受冷却介质[3]的作用。×( )42. 可锻铸铁是可以锻造的铸铁。×( )43. 高锰钢(ZGMn13-1)水韧处理后可获得奥氏体组织( )
题目解答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