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测乙醇—环已烷相图的实验中,若测得在25℃下某样品的折光率为:1.4200,则20℃时该样品的折光率可折算为()A. 1.4180B. 1.418C. 1.422D. 1.4220
在测乙醇—环已烷相图的实验中,若测得在25℃下某样品的折光率为:1.4200,则20℃时该样品的折光率可折算为()
A. 1.4180
B. 1.418
C. 1.422
D. 1.4220
题目解答
答案
D. 1.4220
解析
步骤 1:理解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
折光率是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它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折光率会减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折光率的值。
步骤 2:使用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经验公式来近似表示。对于乙醇—环已烷混合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折光率随温度的变化:
\[ n(T) = n(T_0) + \alpha (T - T_0) \]
其中,\( n(T) \) 是温度 \( T \) 下的折光率,\( n(T_0) \) 是温度 \( T_0 \) 下的折光率,\( \alpha \) 是折光率随温度变化的系数,\( T \) 和 \( T_0 \) 分别是当前温度和参考温度。
步骤 3: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已知在25℃时的折光率为1.4200,需要计算20℃时的折光率。假设折光率随温度变化的系数 \( \alpha \) 已知或可查表得到。这里假设 \( \alpha = -0.0004 \)(这个值是假设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查表或实验确定)。
\[ n(20) = 1.4200 + (-0.0004) \times (20 - 25) \]
\[ n(20) = 1.4200 + (-0.0004) \times (-5) \]
\[ n(20) = 1.4200 + 0.0020 \]
\[ n(20) = 1.4220 \]
折光率是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它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折光率会减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折光率的值。
步骤 2:使用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折光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经验公式来近似表示。对于乙醇—环已烷混合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折光率随温度的变化:
\[ n(T) = n(T_0) + \alpha (T - T_0) \]
其中,\( n(T) \) 是温度 \( T \) 下的折光率,\( n(T_0) \) 是温度 \( T_0 \) 下的折光率,\( \alpha \) 是折光率随温度变化的系数,\( T \) 和 \( T_0 \) 分别是当前温度和参考温度。
步骤 3: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已知在25℃时的折光率为1.4200,需要计算20℃时的折光率。假设折光率随温度变化的系数 \( \alpha \) 已知或可查表得到。这里假设 \( \alpha = -0.0004 \)(这个值是假设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查表或实验确定)。
\[ n(20) = 1.4200 + (-0.0004) \times (20 - 25) \]
\[ n(20) = 1.4200 + (-0.0004) \times (-5) \]
\[ n(20) = 1.4200 + 0.0020 \]
\[ n(20) = 1.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