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行程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A. 正确B. 错误
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行程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A. 正确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先秦时期民族融合格局的认识,特别是对“炎黄华夏”核心地位及“五方之民”概念的理解。
解题关键:需明确先秦时期是否已形成以炎黄部落为核心、多民族交融的格局。核心思路是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判断题干描述是否符合史实。
历史背景: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部落逐渐走向联合。炎黄二帝的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部落联盟的形成过程,各部落通过战争与和亲实现融合。
“五方之民”概念:
“五方之民”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指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及中原华夏族。先秦文献中常提及这些族群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如《诗经》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早期国家形态。
考古支持:
二里头文化(约前1900年—前1500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显示中原文明与周边地区(如北方草原、东方沿海)的交流频繁,印证了多民族交融的历史。
结论:
题干描述符合先秦时期民族融合的实际状况,故答案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