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问答题,简答题] 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问答题,简答题] 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题目解答
答案
(1)两种,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2)奥氏体转变后,所产生的M的形态取决于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0.6%的为板条马氏体;含碳量在0.6—1.0%之间为板条和针状混合的马氏体;含碳量大于1.0%的为针状马氏体。低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随含碳量增加,逐渐从体心立方向体心正方转变。含碳量较高的钢的晶体结构一般出现体心正方。低碳马氏体强而韧,而高碳马氏体硬而脆。这是因为低碳马氏体中含碳量较低,过饱和度较小,晶格畸变也较小,故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随含碳量增加,马氏体的过饱和度增加,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因而引起硬化和强化。当含碳量很高时,尽管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很高,但由于过饱和度太大,引起严重的晶格畸变和较大的内应力,致使高碳马氏体针叶内产生许多微裂纹,因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3)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增加。
解析
步骤 1:马氏体的基本类型
马氏体组织有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基本类型。板条马氏体通常在低碳钢中形成,而片状马氏体则在高碳钢中形成。
步骤 2:形成条件
板条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含碳量小于0.6%时形成,而片状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含碳量大于0.6%时形成。当含碳量在0.6%到1.0%之间时,会形成板条和针状混合的马氏体。
步骤 3:晶体结构
低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晶体结构逐渐从体心立方向体心正方转变。高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一般为体心正方。
步骤 4:组织形态
板条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为板条状,而片状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为针状或片状。混合马氏体则同时具有板条和针状的形态。
步骤 5:性能特点
低碳马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强而韧。高碳马氏体则硬而脆,因为过饱和度大,晶格畸变严重,内应力大,导致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步骤 6:马氏体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增加。这是因为含碳量增加导致马氏体的过饱和度增加,晶格畸变增大,塑性变形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硬化和强化。
马氏体组织有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基本类型。板条马氏体通常在低碳钢中形成,而片状马氏体则在高碳钢中形成。
步骤 2:形成条件
板条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含碳量小于0.6%时形成,而片状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含碳量大于0.6%时形成。当含碳量在0.6%到1.0%之间时,会形成板条和针状混合的马氏体。
步骤 3:晶体结构
低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晶体结构逐渐从体心立方向体心正方转变。高碳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一般为体心正方。
步骤 4:组织形态
板条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为板条状,而片状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为针状或片状。混合马氏体则同时具有板条和针状的形态。
步骤 5:性能特点
低碳马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强而韧。高碳马氏体则硬而脆,因为过饱和度大,晶格畸变严重,内应力大,导致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步骤 6:马氏体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增加。这是因为含碳量增加导致马氏体的过饱和度增加,晶格畸变增大,塑性变形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硬化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