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谷风是由于白天和夜间山坡表面和同高度空气温度的热力差异不同形成的,而冰川风是由于冰川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温度形成的。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作用,位于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并且由于两者强弱程度的不同,该地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风向日变化夏季发生频率较高。图1为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图2为2009年全年风向玫瑰图。41.86°N-|||-G-|||---|||-41.78°N-|||-3号观测点-|||-41.70°N-|||-80.02°N 80.01°N-|||-图1-|||-N-|||-NW NE-|||-W E-|||-sw SE-|||-s-|||-图2(1)说明该地主导风向的形成原理。(2)分析该地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较高的原因。(3)推测未来该地主导风向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谷风是由于白天和夜间山坡表面和同高度空气温度的热力差异不同形成的,而冰川风是由于冰川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温度形成的。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作用,位于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并且由于两者强弱程度的不同,该地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风向日变化夏季发生频率较高。图1为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图2为2009年全年风向玫瑰图。

(1)说明该地主导风向的形成原理。
(2)分析该地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较高的原因。
(3)推测未来该地主导风向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山谷风是由于白天和夜间山坡表面和同高度空气温度的热力差异不同形成的,而冰川风是由于冰川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温度形成的。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作用,位于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并且由于两者强弱程度的不同,该地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风向日变化夏季发生频率较高。图1为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图2为2009年全年风向玫瑰图。

(1)说明该地主导风向的形成原理。
(2)分析该地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较高的原因。
(3)推测未来该地主导风向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根据图2可知,该地的主要风向为西北风,结合材料冰川风成因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冰川风是由于冰面附近气温较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在冷高压作用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冰川风;根据图1可知,冰川主体分布在该地西北方,该地位于冰川的东南方,结合冰川风的形成原理可知,该地冰川风风向为为西北风;由于该地冰川面积广,冰川降温冷却作用强,全年冰川风势力强;因此该的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为主。
(2)结合材料可知,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作用,该地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该地白天吹谷风,风向为东南风,夜晚为山风,吹西北风,结合冰川风的风向可知,冰川风对白天的谷风起到抑制作用,加强了晚上的山风;当谷风的势力强于山风时,该地主导风向就会发生改变;结合夏季特殊时段进行分析,夏季,该地昼长夜短,白天太阳辐射强,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空气之间温差大,谷风势力强;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风势力减弱;因此夏季谷风势力超过冰川风的频率高,使得该地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较高。
(3)目前全球正处在变暖的时期,据此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冰川风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与周围的温差减少,冰川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减小,进而使得冰川风势力减弱。
故答案为:
(1)冰面温度较附近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在冷高压作用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冰川风;该地位于冰川的东南方,冰川主体分布在该地西北方,冰川风为西北风;该地冰川面积广,全年冰川风势力强;因此该的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为主。
(2)该地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冰川风对白天的谷风起到抑制作用,加强了晚上的山风;当谷风的势力超过冰川风时,风向发生转变;夏季,太阳辐射强,昼长夜短;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空气之间温差大,谷风势力强;夏季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风势力减弱;夏季谷风势力超过冰川风的频率高。
(3)减弱;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冰川与周围的温差减少,冰川风势力减弱。
(2)结合材料可知,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作用,该地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该地白天吹谷风,风向为东南风,夜晚为山风,吹西北风,结合冰川风的风向可知,冰川风对白天的谷风起到抑制作用,加强了晚上的山风;当谷风的势力强于山风时,该地主导风向就会发生改变;结合夏季特殊时段进行分析,夏季,该地昼长夜短,白天太阳辐射强,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空气之间温差大,谷风势力强;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风势力减弱;因此夏季谷风势力超过冰川风的频率高,使得该地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较高。
(3)目前全球正处在变暖的时期,据此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冰川风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与周围的温差减少,冰川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减小,进而使得冰川风势力减弱。
故答案为:
(1)冰面温度较附近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在冷高压作用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冰川风;该地位于冰川的东南方,冰川主体分布在该地西北方,冰川风为西北风;该地冰川面积广,全年冰川风势力强;因此该的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为主。
(2)该地冰川风和山谷风并存,冰川风对白天的谷风起到抑制作用,加强了晚上的山风;当谷风的势力超过冰川风时,风向发生转变;夏季,太阳辐射强,昼长夜短;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空气之间温差大,谷风势力强;夏季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风势力减弱;夏季谷风势力超过冰川风的频率高。
(3)减弱;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冰川与周围的温差减少,冰川风势力减弱。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冰川风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叠加作用对风向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风强弱趋势的推断能力。
解题核心:
- 冰川风由冰面冷却空气形成高压,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风由山坡与空气的温度差异驱动,白天为谷风(下山风),夜晚为山风(上山风)。
- 地形作用决定风向方向,冰川分布位置与观测点相对位置是关键。
- 季节变化需结合冰川融化、太阳辐射、昼夜长短等因素分析风向转换频率。
- 未来趋势需联系全球变暖背景,推断冰川面积减少对冰川风强度的影响。
第(1)题
主导风向形成原理:
- 冰川风成因:冰面温度低,冷却空气使其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气流沿山坡向冰川外侧(东南方)流动,导致观测点(位于冰川东南方)吹西北风。
- 地形与冰川分布:冰川主体位于观测点西北方向,冰川面积广,冷却作用强,全年冰川风势力显著,因此西北风为主导风向。
第(2)题
夏季风向日变化频率高的原因:
- 冰川风与山谷风叠加:
- 白天:谷风(东南风)与冰川风(西北风)对抗,冰川风势力减弱(因夏季冰川融化),谷风易占优。
- 夜晚:山风(西北风)与冰川风叠加,西北风增强。
- 夏季特殊条件:
- 昼长夜短,谷风作用时间长。
- 太阳辐射强,山坡与空气温差大,谷风势力强。
- 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风势力进一步减弱,谷风更易主导。
第(3)题
未来主导风向强弱趋势:
- 全球变暖影响:冰川持续融化,面积减少,冰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差缩小。
- 冰川风减弱:冷高压强度降低,气流下沉动力减弱,导致西北风(冰川风)势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