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 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 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 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 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 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 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题目解答
答案
C. 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刑法因果关系、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以及故意与过失的认定。
解题核心思路:
- 行为性质判断:甲的行为是“送旱冰鞋”,需判断其属于“作为”还是“不作为”,以及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因果关系分析: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需结合是否为“相当性”结果。
- 罪名认定:甲是否有伤害故意,其行为是否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或是否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破题关键点:
- 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实施的伤害行为与被害人伤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 “制造机会”与“直接实施”:甲的行为是为乙的自我伤害创造条件,而非直接实施伤害,因此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选项分析
选项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甲通过“送旱冰鞋”的行为,主动为乙的自我伤害创造条件,属于“作为”。但故意伤害罪要求行为本身具有直接的伤害性,而甲的行为仅提供工具,未直接作用于乙的身体,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选项A错误。
选项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乙的重伤是因自身运动时使用旱冰鞋导致,甲的行为仅提供工具,未直接引发伤害。根据“相当性”理论,乙的运动行为属于异常介入因素,中断了因果关系的链条。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无刑法因果关系,选项B错误。
选项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甲主观上希望乙受伤,具有伤害故意。但其行为仅是“制造机会”,未直接实施伤害行为,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选项C正确。
选项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甲对乙的重伤是“希望”的心态,属于故意而非过失。因此,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