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8.试用离子极化讨论 ^+ 与 ^+ 虽然半径相近,但CuCl在水中溶解度比NaCl小得多的-|||-原因。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极化理论的应用,要求理解阳离子电子构型对极化作用的影响,进而解释化合物溶解度差异。
解题核心思路:
- 比较阳离子电子构型:Na⁺为8e构型,Cu⁺为18e构型。
- 分析极化能力差异:18e构型阳离子极化作用强,8e构型阳离子极化作用弱。
- 推导键型变化:极化作用强弱影响离子键向共价键的过渡程度,最终决定溶解度。
破题关键点:
- 电子构型与变形性:18e构型阳离子自身易变形,极化作用强;8e构型阳离子不易变形,极化作用弱。
- 键型与溶解度关系:共价键成分增加会降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离子极化理论指出,阳离子对阴离子的极化作用会影响离子键的性质。极化作用的强弱与阳离子的电子构型密切相关:
-
Na⁺的特性:
- 电子构型为8e([Ne]),属于低电子构型。
- 8e构型阳离子自身不易变形,对Cl⁻的极化作用弱。
- NaCl的键型保持典型的离子键,溶解度高。
-
Cu⁺的特性:
- 电子构型为18e([Kr]),属于高电子构型。
- 18e构型阳离子自身易变形,对Cl⁻的极化作用强。
- CuCl的键型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共价成分增加导致溶解度显著降低。
结论:Cu⁺的极化作用强于Na⁺,导致CuCl的键型更倾向于共价键,因此溶解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