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目】5.下列命名正确的是[](A.) [Co(ONO)(NH_3)_5CI]CI_2 亚硝酸根二氯·五氨合钴(Ⅲ)B.)[Co(NO2)3(NH3)3]三亚硝基·三氨合钴(Ⅲ)(C)[CoCl2(NH3)3]C.l氯化二氯·三氨合钴(Ⅲ)(D.)[CoCl2(NH3)4]Cl氯化四氨·氯气合钻(Ⅲ)
【题目】5.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Co(ONO)(NH_3)_5CI]CI_2 亚硝酸根二氯·五氨合钴(Ⅲ)
B.)[Co(NO2)3(NH3)3]三亚硝基·三氨合钴(Ⅲ)(C)[CoCl2(NH3)3]
C.l氯化二氯·三氨合钴(Ⅲ)(
D.)[CoCl2(NH3)4]Cl氯化四氨·氯气合钻(Ⅲ)
A.) [Co(ONO)(NH_3)_5CI]CI_2 亚硝酸根二氯·五氨合钴(Ⅲ)
B.)[Co(NO2)3(NH3)3]三亚硝基·三氨合钴(Ⅲ)(C)[CoCl2(NH3)3]
C.l氯化二氯·三氨合钴(Ⅲ)(
D.)[CoCl2(NH3)4]Cl氯化四氨·氯气合钻(Ⅲ)
题目解答
答案
【解析】解析:配位化合物命名方法: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③中心原子为离子时,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写在配位体名称之前。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本题答案为选项C。
解析
本题考查配位化合物的正确命名,需掌握以下核心要点:
- 配位体的排列顺序:阴离子配位体先于中性分子配位体,无机配位体先于有机配位体;同类型配位体按字母顺序排列。
- 配位数的表示:用中文数字(如“二”“三”)标注配位体数量。
- 中心原子电荷:用罗马数字表示中心原子的氧化态。
- 配离子电荷计算:配位体电荷总和与中心原子电荷之和等于配离子电荷。
- 命名结构:配位体名称在前,中心原子在后,阴离子配位体用“某基”,中性配位体用“某”。
选项A分析
- 结构:中心原子Co,配位体包括亚硝酸根(ONO⁻)、5个NH₃、1个Cl⁻,外界2个Cl⁻。
- 错误:
- 配位数应为6,但实际配位体数量为1(ONO⁻)+5(NH₃)+1(Cl⁻)=7,违反Co的常见配位数。
- 命名中“二氯”错误,Cl⁻作为配位体仅1个,外界Cl⁻为反离子,应标注为“一氯”。
选项B分析
- 结构:中心原子Co,配位体为3个NO₂⁻和3个NH₃。
- 错误:
- 配位体顺序错误:NO₂⁻(阴离子)应排在NH₃(中性)前,但命名中“三亚硝基”未体现阴离子属性,应为“亚硝酸根”。
- 命名未标注中心原子氧化态,违反罗马数字规则。
选项C分析
- 结构:中心原子Co³⁺,配位体为2个Cl⁻和3个NH₃,外界1个Cl⁻。
- 正确性:
- 配位体顺序:Cl⁻(阴离子)排在NH₃(中性)前,符合规则。
- 配位数为5(2+3),符合Co的常见配位数。
- 命名“二氯·三氨合钴(Ⅲ)”正确标注配位体数量、顺序及中心原子氧化态。
选项D分析
- 结构:中心原子Co,配位体为2个Cl⁻和4个NH₃,外界1个Cl⁻。
- 错误:
- 命名中“氯气合”错误,Cl⁻作为配位体应为“氯”,而非“氯气”(Cl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