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测定煤的灰分若大于(),则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时间(),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测定煤的灰分若大于(),则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时间(),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题目解答
答案
15%;20min;0.001g
解析
步骤 1:理解问题背景
测定煤的灰分是煤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确定煤中不可燃的矿物质含量。当灰分含量较高时,需要进行多次灼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 2:确定灰分含量阈值
根据题目要求,当煤的灰分含量大于15%时,需要进行检查性灼烧。这是因为高灰分含量的煤在初次灼烧后可能未完全分解,需要进一步灼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 3:确定检查性灼烧的条件
检查性灼烧的每次时间设定为20分钟。这是因为20分钟的时间足够让煤中的矿物质充分分解,同时避免了过长的灼烧时间导致的资源浪费。
步骤 4:确定质量变化的阈值
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这是因为0.001g的质量变化在高精度测定中可以视为稳定,表明煤中的矿物质已经完全分解,不再有显著的质量变化。
步骤 5:确定最终结果的依据
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这是因为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已经稳定,可以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
测定煤的灰分是煤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确定煤中不可燃的矿物质含量。当灰分含量较高时,需要进行多次灼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 2:确定灰分含量阈值
根据题目要求,当煤的灰分含量大于15%时,需要进行检查性灼烧。这是因为高灰分含量的煤在初次灼烧后可能未完全分解,需要进一步灼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 3:确定检查性灼烧的条件
检查性灼烧的每次时间设定为20分钟。这是因为20分钟的时间足够让煤中的矿物质充分分解,同时避免了过长的灼烧时间导致的资源浪费。
步骤 4:确定质量变化的阈值
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这是因为0.001g的质量变化在高精度测定中可以视为稳定,表明煤中的矿物质已经完全分解,不再有显著的质量变化。
步骤 5:确定最终结果的依据
用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这是因为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已经稳定,可以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