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四氧化锇染色法问世,应用于电镜观测,使人们能够从微观上研究 聚合物两相形态,成为聚合物改性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5共混改性的方法又可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 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 共混等。6通常所说的机械共混,主要就是指熔融共混。7共混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均相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8在共混过程中,同时存在着 破碎”与 凝聚”这两个互逆的过程。当集聚过程 与破碎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分散相粒子的粒径达到一个平衡值,这一平衡值 称为平衡粒径”9塑料大形变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其一是 剪切形变过程,其二是银纹化过程。10塑料基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脆性基体,以PS、PMMA为代表;另一类 是准韧性基体,以PC、PA为代表。11对于脆性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在塑料基体中诱发 银纹;而对于有一定韧性 的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诱发剪切带。12两阶共混历程的关键是制备具有 海-海结构的中间产物,这也是两阶共混不 同于一般的 母粒共混”的特征所在。13相容剂的类型有 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等,也可以采用原位聚合的 方法制备。14聚合物共混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塑料为主体的共混物和以 橡胶为 主体的共混物两大类。15在PVC硬制品中添加CPE,主要是起增韧改性的作用;而在PVC软制品中 添加CPE是用作增塑剂,以提高PVC软制品的耐久性。16为改善共混体系的透光性,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一是使共混物组 成间具有相近的折射率;其二是使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小于 可见光的波长。表面张力:共混组分的表面张力愈接近,两相间的浸润、接触和扩散愈好, 界面结合愈好。结晶能力:共混组分的结晶能力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非晶态高分子共 混时常有理想的混合行为;晶态/非晶态(或晶态)高分子共混时,只有出现混 晶对才相容。粘度:高分子的粘度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可增加相容性。8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表面,可以明显改善哪些性能?
1964年,四氧化锇染色法问世,应用于电镜观测,使人们能够从微观上研究 聚合物两相形态,成为聚合物改性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
5共混改性的方法又可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 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 共混等。
6通常所说的机械共混,主要就是指熔融共混。
7共混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均相体系、海-岛结
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8在共混过程中,同时存在着 破碎”与 凝聚”这两个互逆的过程。当集聚过程 与破碎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分散相粒子的粒径达到一个平衡值,这一平衡值 称为平衡粒径”
9塑料大形变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其一是 剪切形变过程,其二
是银纹化过程。
10塑料基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脆性基体,以PS、PMMA为代表;另一类 是准韧性基体,以PC、PA为代表。
11对于脆性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在塑料基体中诱发 银纹;而对于有一定韧性 的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诱发剪切带。
12两阶共混历程的关键是制备具有 海-海结构的中间产物,这也是两阶共混不 同于一般的 母粒共混”的特征所在。
13相容剂的类型有 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等,也可以采用原位聚合的 方法制备。
14聚合物共混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塑料为主体的共混物和以 橡胶为 主体的共混物两大类。
15在PVC硬制品中添加CPE,主要是起增韧改性的作用;而在PVC软制品中 添加CPE是用作增塑剂,以提高PVC软制品的耐久性。
16为改善共混体系的透光性,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一是使共混物组 成间具有相近的折射率;其二是使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小于 可见光的波长。
表面张力:共混组分的表面张力愈接近,两相间的浸润、接触和扩散愈好, 界面结合愈好。
结晶能力:共混组分的结晶能力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非晶态高分子共 混时常有理想的混合行为;晶态/非晶态(或晶态)高分子共混时,只有出现混 晶对才相容。
粘度:高分子的粘度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可增加相容性。
8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表面,可以明显改善哪些性能?
题目解答
答案
答:⑴表面亲、疏水性改性:一般高分子材料经 NH3、02、CO、Ar、
N2、H2等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空气接触,会在表面引入 -COOH,-CO-, -NH2,-OH等基团,使表面亲水性增加,处理时间越长,与水接触角越低,而 经含氟单体如CF4、CH2F2等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则可氟化高分子材料表面,增 加其憎水性。
(2)增加粘接性:等离子体处理能很容易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或 活性点,它们或者与被粘合材料、粘合剂面形成化学键,或者增加了与粘合材 料、粘合剂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达到改善粘接的目的。
(3)改善印染性能: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一方面能增强被处理材料表面粗糙 度,破坏其非晶区甚至晶区,使处理材料表面结构松散,微隙增大,增加对即 印染/油墨分子的可及区;另一方面,表面引入的极性基团,使处理表面易于以 范德华力、氨键或化学键吸附染料/油墨分子,从而改善材料的印染性能。
(4)改善其它性能,如改善表面的生物相容性等。
KXQ2013.12.05
17用在PVC制品中的ACR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用作加工流动改性剂的;其二 是用作抗冲改性剂的。
18共混性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是以 橡胶为分散相,塑料为连续相。
19碳酸钙是用途广泛而价格低廉的填料, 因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重质碳酸钙 和轻质碳酸钙。
20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多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 所以俗称玻
璃钢。
21在橡胶工业中,炭黑是用量最大的填充剂和补强剂。
22接枝共聚物有一个主要特征是,容易和它们相应的 均聚物共混。
23制备嵌段共聚物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活性加成聚合和缩聚合。
24制备IPN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布聚合法、同步聚合法 和乳液聚合法。
25聚合物表面有弱边界层,其表面能低、化学惰性、表面污染等影响表面的粘 接、印刷以及其它应用。
26生成表面接枝聚合物的首要条件是生成表面引发中心,即 表面自由基。
二名词解释
1聚合物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的材料的过程。
2高分子合金: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 段、接枝共聚物。而且,高分子合金材料通常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可用作 工程塑料。
3海-岛结构: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 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 。
4海一海结构: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5分散度:指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 可以用分散相颗 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来表征。
6均一性:指分散相物料分散的均匀程度,亦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均一 性可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
7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
8分布混合:指分散相粒径大小不变,只增加分散相在空间分布的随机性的混 合过程。
9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 分布的过程。
10共混性热塑性弹性体:采用动态硫化方法生产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11动态硫化:共混体系在共混过程中的剪切力作用下进行的硫化反应。
12接枝效率:
⏺
⏺
它同时具有交联橡胶的力学性能,又具有线形热塑聚合物的加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