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 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B. 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 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D. 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A. 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 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 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
D. 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题目解答
答案
B. 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解析
步骤 1: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目的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民族矛盾,即抗日救亡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步骤 2:分析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了促成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制定,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的考虑。当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救亡。
步骤 3:排除其他选项
A选项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C选项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与西安事变的背景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不符。D选项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虽然共产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决策,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目的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民族矛盾,即抗日救亡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步骤 2:分析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了促成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制定,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的考虑。当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救亡。
步骤 3:排除其他选项
A选项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C选项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斗争,与西安事变的背景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不符。D选项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虽然共产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决策,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