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答: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在材料的生产、机件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宏观裂纹,从而使机件在低于屈服应力的情况发生断裂。预防措施:将断裂判据用于机件的设计上,在给定裂纹尺寸的情况下,确定机件允许的最大工作应力,或者当机件的工作应力确定后,根据断裂判据确定机件不发生脆性断裂时所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4试述K判据的意义及用途。答:K判据解决了经典的强度理论不能解决存在宏观裂纹为什么会产生低应力脆断的原因。K判据将材料断裂韧度同机件的工作应力及裂纹尺寸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可直接用于设计计算,估算裂纹体的最大承载能力、允许的裂纹最大尺寸,以及用于正确选择机件材料、优化工艺等。KI称为I型裂纹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它是衡量裂纹顶端应力场强烈程度的函数,决定于应力水平、裂纹尺寸和形状。KC平面应力断裂韧度(薄板受力状态)KIC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厚板受力状态5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答: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1)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在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故显示光亮平滑,另疲劳源的贝纹线细小。(2)疲劳区的疲劳裂纹亚稳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是判断疲劳断裂的重要特征证据。特征是: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域的延续,但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贝纹线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运转时的开动与停歇,偶然过载引起的载荷变动,使裂纹前沿线留下了弧状台阶痕迹。(3)瞬断区是________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其断口比疲劳区粗糙,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为纤维状断口。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答:表面强化处理可在机件表面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同时还能提高机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能提高疲劳强度。表面强化方法,通常有表面喷丸、滚压、表面________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等。(1)表面喷丸及滚压喷丸是用压缩空气将坚硬的小弹丸高速喷打向机件表面,使机件表面产生局部形变硬化;同时因塑变层周围的弹性约束,又在塑变层内产生残余压应力。表面滚压和喷丸的作用相似,只是其压应力层深度较大,很适于大工件;而且表面粗糙度低,强化效果更好。(2)表面________及化学热处理他们除能使机件获得表硬心韧的综合力学性能外,还可以利用表面组织相变及组织应力、热应力变化,使机件表面层获得高强度和残余压________,更有效地提高机件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P138问题:从你提供的情况来看,属于高应力快速________,存在下列问题:1 40B钢抗拉强度为1200MPa,搞得太高,太脆,若要承受拉应力650MPa。材料选错。2.若要承受拉应力650MPa,就算有抗拉强度为1200MPa的材料,安全系数也不够,按规定安全系数应为2.5到3--称为________安全系数。螺纹根部有________,就更不够。3.材料太脆加上安全系数太小肯定要断裂。措施:1.考虑到疲劳因素,承受________650MPa太高,应增加螺栓数量2--3倍;2.应选择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________或40Cr调质;3.加工螺纹时,根部要按标准留有底槽半径,并注意光洁度;4.有条件者螺纹表面氮化。磨损:机件表面相接处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试述粘着磨损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条件:在滑动摩擦条件下,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时发生的。 机理: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倘若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键合作用)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断并转移到一方金属表面,然后脱落下来便形成磨屑,一个粘着点剪断了,又在新的地方产生粘着,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粘着à剪断à转移à再粘着循环不已,就构成了粘着磨损过程。 防止措施:(1)注意摩擦副配对材料的选择 (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 (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 是比较三类磨粒磨损的异同,并讨论加工硬化对它们的影响? 解:根据磨粒磨损所受应力不同,磨粒磨损可以分为凿削式磨粒磨损、高应力碾碎磨粒磨损和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在凿削式磨粒磨损时,从材料表面上凿削下大颗粒金属,摩擦面有较深沟槽。若磨粒与摩擦面接触处的最大压应力超过磨粒的破坏强度,则磨粒不断被碾碎,并产生高应力碾碎性磨损。此时,一般金属材料被拉伤,韧性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脆性金属则形成碎裂或剥落。当作用于磨粒上的应力不超过其破坏强度时,产生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此时,摩擦表面仅产生轻微擦伤。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抗磨粒磨损能力的影响,因磨损类型不同而异。在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对材料的耐磨性没有影响,这是由于磨粒或硬的凸起部分切削金属时,局部区域产生急剧加工硬化,比预先加工硬化要剧烈得多所致。但在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能显著提高耐磨性,因为此时磨损过程不同于低应力下的情况,表面金属材料主要是通过疲劳破坏而不是切削作用去除的。
试述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答: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在材料的生产、机件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宏观裂纹,从而使机件在低于屈服应力的情况发生断裂。预防措施:将断裂判据用于机件的设计上,在给定裂纹尺寸的情况下,确定机件允许的最大工作应力,或者当机件的工作应力确定后,根据断裂判据确定机件不发生脆性断裂时所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
4试述K判据的意义及用途。答:K判据解决了经典的强度理论不能解决存在宏观裂纹为什么会产生低应力脆断的原因。K判据将材料断裂韧度同机件的工作应力及裂纹尺寸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可直接用于设计计算,估算裂纹体的最大承载能力、允许的裂纹最大尺寸,以及用于正确选择机件材料、优化工艺等。KI称为I型裂纹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它是衡量裂纹顶端应力场强烈程度的函数,决定于应力水平、裂纹尺寸和形状。KC平面应力断裂韧度(薄板受力状态)KIC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厚板受力状态
5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答: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1)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在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故显示光亮平滑,另疲劳源的贝纹线细小。(2)疲劳区的疲劳裂纹亚稳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是判断疲劳断裂的重要特征证据。特征是: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域的延续,但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贝纹线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运转时的开动与停歇,偶然过载引起的载荷变动,使裂纹前沿线留下了弧状台阶痕迹。(3)瞬断区是________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其断口比疲劳区粗糙,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为纤维状断口。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答:表面强化处理可在机件表面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同时还能提高机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能提高疲劳强度。表面强化方法,通常有表面喷丸、滚压、表面________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等。(1)表面喷丸及滚压喷丸是用压缩空气将坚硬的小弹丸高速喷打向机件表面,使机件表面产生局部形变硬化;同时因塑变层周围的弹性约束,又在塑变层内产生残余压应力。表面滚压和喷丸的作用相似,只是其压应力层深度较大,很适于大工件;而且表面粗糙度低,强化效果更好。(2)表面________及化学热处理他们除能使机件获得表硬心韧的综合力学性能外,还可以利用表面组织相变及组织应力、热应力变化,使机件表面层获得高强度和残余压________,更有效地提高机件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
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
P138问题:
从你提供的情况来看,属于高应力快速________,存在下列问题:1 40B钢抗拉强度为1200MPa,搞得太高,太脆,若要承受拉应力650MPa。材料选错。2.若要承受拉应力650MPa,就算有抗拉强度为1200MPa的材料,安全系数也不够,按规定安全系数应为2.5到3--称为________安全系数。螺纹根部有________,就更不够。3.材料太脆加上安全系数太小肯定要断裂。措施:1.考虑到疲劳因素,承受________650MPa太高,应增加螺栓数量2--3倍;2.应选择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________或40Cr调质;3.加工螺纹时,根部要按标准留有底槽半径,并注意光洁度;4.有条件者螺纹表面氮化。
磨损:机件表面相接处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
试述粘着磨损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条件:在滑动摩擦条件下,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时发生的。
机理: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倘若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键合作用)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断并转移到一方金属表面,然后脱落下来便形成磨屑,一个粘着点剪断了,又在新的地方产生粘着,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粘着à剪断à转移à再粘着循环不已,就构成了粘着磨损过程。 防止措施:(1)注意摩擦副配对材料的选择 (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 (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
是比较三类磨粒磨损的异同,并讨论加工硬化对它们的影响?
解:根据磨粒磨损所受应力不同,磨粒磨损可以分为凿削式磨粒磨损、高应力碾碎磨粒磨损和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在凿削式磨粒磨损时,从材料表面上凿削下大颗粒金属,摩擦面有较深沟槽。若磨粒与摩擦面接触处的最大压应力超过磨粒的破坏强度,则磨粒不断被碾碎,并产生高应力碾碎性磨损。此时,一般金属材料被拉伤,韧性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脆性金属则形成碎裂或剥落。当作用于磨粒上的应力不超过其破坏强度时,产生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此时,摩擦表面仅产生轻微擦伤。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抗磨粒磨损能力的影响,因磨损类型不同而异。在低应力擦伤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对材料的耐磨性没有影响,这是由于磨粒或硬的凸起部分切削金属时,局部区域产生急剧加工硬化,比预先加工硬化要剧烈得多所致。但在高应力碾碎性磨粒磨损时,加工硬化能显著提高耐磨性,因为此时磨损过程不同于低应力下的情况,表面金属材料主要是通过疲劳破坏而不是切削作用去除的。
题目解答
答案
裂纹 淬火 热处理 应力 疲劳断裂 拉伸强度 应力集中 拉应力 35CrMo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关于断裂、磨损等方面的知识,需结合文本文本内容填写空缺部分空缺信息及补充相关概念。
低应力脆断、K判据及疲劳断口相关
- 低应力脆断的核心原因是宏观裂纹,预防措施基于断裂判据。
- K判据意义在于联系断裂韧度、应力及裂纹尺寸,解决低应力脆断问题。
- 疲劳断口特征:疲劳源(光亮、贝纹线细)、疲劳区(光滑、贝纹线)、瞬断区(失稳扩展形成)。
金属表面强化与疲劳强度
- 表面强化通过残余压应力和表面强度提升改善疲劳强度,方法包括喷丸、滚压、淬火、化学热处理等。
应力腐蚀与断裂问题分析
- 题目中“高应力快速______”结合上下文“低应力脆断”对应,此处应为“疲劳断裂”;“安全系数”按规定为2.5-3为“拉伸强度”安全系数;螺纹根部存在“应力集中”;承受“拉应力”650MPa过高;材料可选“35CrMo”或40Cr调质。
磨损相关
- 粘着磨损条件为滑动摩擦、低速;机理是比较三类磨粒磨损的异同,并讨论加工硬化对它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