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流化床制粒工艺中,进风温度越高,颗粒干燥速度越快,对药物稳定性越有利。( )对错
流化床制粒工艺中,进风温度越高,颗粒干燥速度越快,对药物稳定性越有利。( ) 对 错
题目解答
答案
**错 **
**答案解析**
流化床制粒工艺中,进风温度升高确实会加快颗粒干燥速度,但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需结合药物性质综合判断,因此该说法不完全正确。
**关键分析**
1. **干燥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进风温度升高会加速物料表面水分蒸发,从而缩短干燥时间。这是因为高温热空气能更快带走颗粒表面的湿气,提高传热传质效率。例如,制粒阶段温度通常控制在55~70℃,干燥阶段可能升至80℃以加快干燥。
2. **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 **热敏性药物**:若药物对热敏感(如某些抗生素、维生素),高温可能加速其降解。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加2-4倍,导致药物活性降低或结构破坏。此时,过高的进风温度反而会损害药物稳定性。
- **热稳定性药物**:对热稳定的药物(如某些矿物类或合成药物),适当提高温度可能不会显著影响稳定性,甚至因缩短干燥时间而减少其他风险(如微生物污染)。
3. **工艺优化的平衡**
实际生产中需根据药物特性调整温度。例如,热敏性药物需采用较低进风温度(如60℃以下),并辅以其他措施(如提高风量、控制喷雾速率)以维持流化状态并避免局部过热。若仅追求干燥速度而忽视药物稳定性,可能导致质量问题。
**结论**
题目中“对药物稳定性越有利”的表述过于绝对。进风温度升高虽能加快干燥速度,但对稳定性的影响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热稳定性。因此,该说法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流化床制粒工艺中进风温度对干燥速度和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关键在于理解:
- 干燥速度与温度的正相关性:温度升高确实加快干燥速度。
- 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需结合药物本身的热稳定性判断,热敏性药物可能因高温降解,而热稳定性药物则影响较小。
核心思路是辨析“绝对有利”是否成立,需结合具体药物性质分析。
干燥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进风温度升高会加快颗粒表面水分蒸发,缩短干燥时间。高温热空气通过增强传热和传质效率,加速水分从颗粒内部扩散到表面并蒸发。例如,制粒阶段温度通常控制在55~70℃,干燥阶段可能升至80℃以提高效率。
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 热敏性药物:若药物对热敏感(如抗生素、维生素),高温会加速降解。研究显示,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加2-4倍,导致活性成分损失或结构破坏。此时高温反而损害稳定性。
- 热稳定性药物:对热稳定的药物(如矿物类药物),适当高温可能不会显著影响稳定性,甚至因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其他风险(如微生物污染)。
工艺优化的平衡
实际生产需根据药物特性调整温度:
- 热敏性药物:采用较低进风温度(如60℃以下),配合提高风量、控制喷雾速率等措施维持流化状态,避免局部过热。
- 热稳定性药物:可适当提高温度以加快干燥。
结论:题目中“对药物稳定性越有利”的表述过于绝对,未考虑药物热稳定性的差异,因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