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甲醇的产率 /%-|||-- 有分子筛膜-|||-45 无分子筛膜-|||-25-|||-5-|||-⊥ ⊥ ⊥-|||-200 220 240 温度/℃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 、天然气。(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____ ℃, ____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双选)。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甲醇的产率 /%-|||-- 有分子筛膜-|||-45 无分子筛膜-|||-25-|||-5-|||-⊥ ⊥ ⊥-|||-200 220 240 温度/℃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 、天然气。(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____ ℃, ____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双选)。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 。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____ ℃, ____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双选)。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 。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____ ℃, ____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双选)。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
题目解答
答案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故E正确。
故选:DE。
故答案为:(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210;有;
(5)DE。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故E正确。
故选:DE。
故答案为:(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210;有;
(5)DE。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故E正确。
故选:DE。
故答案为:(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210;有;
(5)DE。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C,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MgO+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MgCO3,故E正确。
故选:DE。
故答案为:(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
(4)210;有;
(5)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