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岩块,进行全过程变形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要求:(8分)(1)在坐标纸中画出应力-应变曲线;(2)标出各变形阶段;(3)计算各种变形模量的大小。应力(MPa)应变(×10-2)应力(MPa)应变(×10-2)应力(MPa)应变(×10-2)51.2402.95456.6101.8453.4406.7152.15503.9356.9202.3555.0307.0252.556.25.7257.4302.53556.1208.2352.8506.5189.2窗体顶端(1)下面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块体密度与颗粒密度的差别表现在计算质量时是否记入岩石中包含的液体质量。B.岩石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为岩石的吸水性。C.岩石的饱水系数是指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比值。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岩石中含有的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越多,软化系数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饱和吸水率可以反映岩石中开空隙与闭空隙的相对比例关系”,对吗?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颗粒密度B.颗粒密度>饱和块体密度>块体密度C.颗粒密度>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下列哪一个指标不能衡量岩石的抗冻性? A.饱水系数 B.饱和密度 C.抗冻系数自测/第四章试题一窗体顶端(1)岩块抗压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原点处切线斜率是 。 A.初始模量 B.切线模量 C.割线模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不能用来测试岩石抗拉强度的实验是 。 A.点荷载试验B.劈裂试验 C.变角板试验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泊松比在数值上等于 。 A.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的比值 B.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岩石的疲劳强度是定值”对吗?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下面哪个判据适用于拉破坏 。 A.莫尔判据 B.格里菲斯判据 C.八面体判据自测/第四章试题二窗体顶端(1)微裂隙稳定发展阶段发生在非稳定发展阶段 。 A.之前 B.之后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坚硬致密的岩块的变形曲线类型是 。 A.上凹型 B.“S”型 C.直线型 D.下凹型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莫尔判据没有考虑 对破坏的影响。 A.最大主应力 B.最小主应力 C.中间主应力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只有岩块受到的荷载达到它的抗拉强度时,岩块才会破坏”的说法对吗?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当围压逐渐增大,岩块的破坏方式 。 A.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发展 B.由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发展 C.没有什么改变自测/第四章试题三窗体顶端(1)蠕变的第二个阶段为 。 A.等速蠕变阶段 B.加速蠕变阶段 C.减速蠕变阶段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格里菲斯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塑性破坏 B.剪切破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莫尔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B.塑性破坏 C.剪切破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八面体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B.塑性破坏 C.剪切破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根据格里菲斯理论,岩块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为 。 A.8 B.10 C.16自测/第五章试题一窗体顶端(1)结构面的剪切刚度,随结构面的规模增大如何变化?A.增大 B,减小 C.不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在法向应力较小时,发生的剪切类型是 。 A.剪胀效应 B.啃断效应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剪胀角的定义为 。 A.剪切位移的轨迹线与垂直线的夹角B.剪切位移的轨迹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对于充填物厚度较大,充填较充分的结构面,其强度主要取决于 。 A.结构面充填物 B.结构面起伏程度 C.结构面张开度(5)结构面法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 B.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 C.不随法向应力改变而改变自测/第五章试题二窗体顶端(1)“剪切刚度与变形模量的单位相同”,对错?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粗糙起伏的结构面强度既可以用佩顿公式求解,也可以用巴顿公式求解”,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结构面的最大闭合量等于结构面的隙宽”,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结构面的剪切强度与结构面的形态、连通性、充填特征有关,而与壁岩的强度无关”,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有充填的结构面剪切强度完全由充填物决定”,对错? A.对 B.错自测/第六章试题一窗体顶端(1)哪项试验对岩体的扰动较小?A.钻孔变形法 B.承压板法 C.狭缝法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根据单结构面理论,当结构面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为多大时,岩体强度最低? A.45°+φj/2 B.45°-φj/2 C.45°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若岩体岩性均匀、结构面不发育或结构面分布均匀,其变形曲线多呈哪种类型? A.直线型 B.上凹型 C.上凸型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下面哪项不能解释岩体静力变形模量小于动力变形模量? A.静力法持续的时间较长B.动力法扰动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 C.静力法测得的不可逆变形较大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岩体的渗透系数往往随应力增加而降低",对错? A.对 B.错自测/第六章试题二窗体顶端(1)“岩体原位实验可以为室内实验代替”,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岩体中四组以上结构面,可以看作为各向同性”,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岩体中线密度与间距的关系:__________ A.倒数 B.相等 C.无关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关于的岩体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岩体由结构面网络与岩块共同组成B.岩体的强度可以由岩块的强度估算C.岩体与岩块强度都很接近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岩体的动弹性模量大于静弹性模量”,对错? A.对 B.错自测/第七章试题一窗体顶端(1)随深度的增大,铅直天然应力如何变化?A.增大 B.减小 C.不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水压致裂法测试天然应力时,需要另行测试岩体的抗拉强度”,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我国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是 ? A.西强东弱 B.东强西弱 C.东西差别不大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能测量深部天然应力的方法是 ? A.套心法 B.水压致裂法 C.扁千斤顶法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下面哪项不是高天然应力的标志? A.岩体破碎 B.饼状岩心 C.洞室收敛变形大 D.易产生岩爆自测/第七章试题二窗体顶端(1)“天然应力是岩石形成的同时形成的,后期未发生改变”,对错?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水平天然应力大于铅直天然应力”,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对于同一地点,天然应力比值系数是定值”,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铅直天然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在天然应力的量测方法中,套心法可以测深部的天然应力”,对错? A.对 B.错自测/第八章试题一窗体顶端(1)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内水压力在环向上产生的附加应力为拉应力。B.内水压力在径向上产生的附加应力为压应力。C.内水压力产生的附加应力大小仅取决于内水压力的大小。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形洞室洞壁上的径向应力为零。B.圆形洞室洞壁上的环向应力为零。C.圆形洞室洞壁上的环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围岩压力? A.形变围岩压力 B.膨胀围岩压力 C.松动围岩压力 D.构造围岩压力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围岩塑性圈半径大小与哪一项因素无关? A.天然应力B.支护力C.围岩压力D.岩体强度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下面哪种方法不能用来计算松动围岩压力? A.单结构面理论B.平衡拱理论C.太沙基理论自测/第八章试题二窗体顶端(1)“地下洞室洞壁上径向应力为零”,对错?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形变围岩压力可以通过平衡拱理论求解”,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围岩抗力与围岩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在一定范围内,支护压力随塑性圈扩大可以减小”,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结构面的存在对计算围岩压力无关”,对错? A.对 B.错自测/第八章试题三窗体顶端(1)“λ=1时的围岩重分布应力与θ角无关,仅与R和σ 有关”,对错?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在不同的位置应力集中系数α与β大小都相等”,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长方形洞室洞壁上应力集中最大的位置是 : A.短边中点 B.长边中点 C.角点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支护力不能改变交界面上的应力大小,只能控制塑性松动圈半径的大小”,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5)塑、弹性圈交界面上的重分布应力与下面哪一项无关? A.天然应力 B.岩体强度 C.支护力自测/第八章试题四窗体顶端(1)下面哪项因素对岩爆的发生影响不大?A.地质构造 B.洞室埋深 C.洞室形状 D.岩性窗体底端窗体顶端(2)在岩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什么阶段? A.块、片弹射阶段 B.剪切成块阶段 C.劈裂成板阶段窗体底端窗体顶端(3)“围岩抗力系数与洞室半径有关,围岩单位抗力系数则与洞室半径无关”,对错? A.对 B.错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主要有岩爆、脆性开裂及块体滑移等”,对错?A.对 B( )
某岩块,进行全过程变形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要求:(8分)
(1)在坐标纸中画出应力-应变曲线;
(2)标出各变形阶段;
(3)计算各种变形模量的大小。
应力
(MPa)
应变
(×10-2)
应力
(MPa)
应变
(×10-2)
应力
(MPa)
应变
(×10-2)
5
1.2
40
2.95
45
6.6
10
1.8
45
3.4
40
6.7
15
2.15
50
3.9
35
6.9
20
2.3
55
5.0
30
7.0
25
2.5
56.2
5.7
25
7.4
30
2.53
55
6.1
20
8.2
35
2.8
50
6.5
18
9.2
窗体顶端
(1)下面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块体密度与颗粒密度的差别表现在计算质量时是否记入岩石中包含的液体质量。
B.岩石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为岩石的吸水性。
C.岩石的饱水系数是指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比值。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岩石中含有的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越多,软化系数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饱和吸水率可以反映岩石中开空隙与闭空隙的相对比例关系”,对吗?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颗粒密度
B.颗粒密度>饱和块体密度>块体密度
C.颗粒密度>块体密度>饱和块体密度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下列哪一个指标不能衡量岩石的抗冻性? A.饱水系数 B.饱和密度 C.抗冻系数
自测/第四章试题一
窗体顶端
(1)岩块抗压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原点处切线斜率是 。 A.初始模量 B.切线模量 C.割线模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不能用来测试岩石抗拉强度的实验是 。 A.点荷载试验B.劈裂试验 C.变角板试验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泊松比在数值上等于 。 A.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的比值 B.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岩石的疲劳强度是定值”对吗?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下面哪个判据适用于拉破坏 。 A.莫尔判据 B.格里菲斯判据 C.八面体判据
自测/第四章试题二
窗体顶端
(1)微裂隙稳定发展阶段发生在非稳定发展阶段 。 A.之前 B.之后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坚硬致密的岩块的变形曲线类型是 。 A.上凹型 B.“S”型 C.直线型 D.下凹型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莫尔判据没有考虑 对破坏的影响。 A.最大主应力 B.最小主应力 C.中间主应力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只有岩块受到的荷载达到它的抗拉强度时,岩块才会破坏”的说法对吗?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当围压逐渐增大,岩块的破坏方式 。 A.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发展 B.由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发展 C.没有什么改变
自测/第四章试题三
窗体顶端
(1)蠕变的第二个阶段为 。 A.等速蠕变阶段 B.加速蠕变阶段 C.减速蠕变阶段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格里菲斯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塑性破坏 B.剪切破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莫尔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B.塑性破坏 C.剪切破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八面体判据主要适用于 。 A.拉破坏 B.塑性破坏 C.剪切破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根据格里菲斯理论,岩块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为 。 A.8 B.10 C.16
自测/第五章试题一
窗体顶端
(1)结构面的剪切刚度,随结构面的规模增大如何变化?
A.增大 B,减小 C.不变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在法向应力较小时,发生的剪切类型是 。 A.剪胀效应 B.啃断效应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剪胀角的定义为 。 A.剪切位移的轨迹线与垂直线的夹角B.剪切位移的轨迹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对于充填物厚度较大,充填较充分的结构面,其强度主要取决于 。 A.结构面充填物 B.结构面起伏程度 C.结构面张开度
(5)结构面法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 B.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 C.不随法向应力改变而改变
自测/第五章试题二
窗体顶端
(1)“剪切刚度与变形模量的单位相同”,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粗糙起伏的结构面强度既可以用佩顿公式求解,也可以用巴顿公式求解”,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结构面的最大闭合量等于结构面的隙宽”,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结构面的剪切强度与结构面的形态、连通性、充填特征有关,而与壁岩的强度无关”,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有充填的结构面剪切强度完全由充填物决定”,对错? A.对 B.错
自测/第六章试题一
窗体顶端
(1)哪项试验对岩体的扰动较小?
A.钻孔变形法 B.承压板法 C.狭缝法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根据单结构面理论,当结构面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为多大时,岩体强度最低? A.45°+φj/2 B.45°-φj/2 C.45°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若岩体岩性均匀、结构面不发育或结构面分布均匀,其变形曲线多呈哪种类型? A.直线型 B.上凹型 C.上凸型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下面哪项不能解释岩体静力变形模量小于动力变形模量? A.静力法持续的时间较长B.动力法扰动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 C.静力法测得的不可逆变形较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岩体的渗透系数往往随应力增加而降低",对错? A.对 B.错
自测/第六章试题二
窗体顶端
(1)“岩体原位实验可以为室内实验代替”,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岩体中四组以上结构面,可以看作为各向同性”,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岩体中线密度与间距的关系:__________ A.倒数 B.相等 C.无关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关于的岩体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岩体由结构面网络与岩块共同组成B.岩体的强度可以由岩块的强度估算C.岩体与岩块强度都很接近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岩体的动弹性模量大于静弹性模量”,对错? A.对 B.错
自测/第七章试题一
窗体顶端
(1)随深度的增大,铅直天然应力如何变化?
A.增大 B.减小 C.不变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水压致裂法测试天然应力时,需要另行测试岩体的抗拉强度”,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我国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是 ? A.西强东弱 B.东强西弱 C.东西差别不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能测量深部天然应力的方法是 ? A.套心法 B.水压致裂法 C.扁千斤顶法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下面哪项不是高天然应力的标志? A.岩体破碎 B.饼状岩心 C.洞室收敛变形大 D.易产生岩爆
自测/第七章试题二
窗体顶端
(1)“天然应力是岩石形成的同时形成的,后期未发生改变”,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水平天然应力大于铅直天然应力”,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对于同一地点,天然应力比值系数是定值”,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铅直天然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在天然应力的量测方法中,套心法可以测深部的天然应力”,对错? A.对 B.错
自测/第八章试题一
窗体顶端
(1)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内水压力在环向上产生的附加应力为拉应力。
B.内水压力在径向上产生的附加应力为压应力。
C.内水压力产生的附加应力大小仅取决于内水压力的大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形洞室洞壁上的径向应力为零。
B.圆形洞室洞壁上的环向应力为零。
C.圆形洞室洞壁上的环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围岩压力? A.形变围岩压力 B.膨胀围岩压力 C.松动围岩压力 D.构造围岩压力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围岩塑性圈半径大小与哪一项因素无关? A.天然应力B.支护力C.围岩压力D.岩体强度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下面哪种方法不能用来计算松动围岩压力? A.单结构面理论B.平衡拱理论C.太沙基理论
自测/第八章试题二
窗体顶端
(1)“地下洞室洞壁上径向应力为零”,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形变围岩压力可以通过平衡拱理论求解”,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围岩抗力与围岩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在一定范围内,支护压力随塑性圈扩大可以减小”,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结构面的存在对计算围岩压力无关”,对错? A.对 B.错
自测/第八章试题三
窗体顶端
(1)“λ=1时的围岩重分布应力与θ角无关,仅与R和σ 有关”,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在不同的位置应力集中系数α与β大小都相等”,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长方形洞室洞壁上应力集中最大的位置是 : A.短边中点 B.长边中点 C.角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支护力不能改变交界面上的应力大小,只能控制塑性松动圈半径的大小”,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塑、弹性圈交界面上的重分布应力与下面哪一项无关? A.天然应力 B.岩体强度 C.支护力
自测/第八章试题四
窗体顶端
(1)下面哪项因素对岩爆的发生影响不大?
A.地质构造 B.洞室埋深 C.洞室形状 D.岩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在岩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什么阶段? A.块、片弹射阶段 B.剪切成块阶段 C.劈裂成板阶段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围岩抗力系数与洞室半径有关,围岩单位抗力系数则与洞室半径无关”,对错? A.对 B.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主要有岩爆、脆性开裂及块体滑移等”,对错?
A.对 B( )
题目解答
答案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