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使MS和Mf点下降,使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使钢的硬度和疲劳强度提高.A. 正确B. 错误
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使MS和Mf点下降,使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使钢的硬度和疲劳强度提高.
- A. 正确
- B. 错误
题目解答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变点(MS、Mf)的影响,以及残余奥氏体对钢性能的作用。
解题核心思路:
- MS点和Mf点的定义:MS点是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f点是马氏体转变的结束温度。
- 合金元素的作用:大多数合金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或析出强化影响相变温度。奥氏体稳定元素(如Co、Ni)会降低MS点,而某些元素(如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能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同。
- 残余奥氏体的双刃剑效应:少量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但过多会降低硬度,因奥氏体硬度低于马氏体。
破题关键点:
- 并非所有合金元素均降低MS和Mf点(如铝可能不显著降低MS点)。
- 残余奥氏体增加未必提高硬度,可能因奥氏体本身硬度较低而使整体硬度下降。
关键知识点辨析:
-
MS点与Mf点的调控:
- 奥氏体稳定元素(如Co、Ni、Mn)降低MS点,使奥氏体在低温下稳定存在,增加残余奥氏体。
- 马氏体促进元素(如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能通过析出强化影响相变,但不一定降低MS点。
- 铝(Al)在钢中主要作为脱氧剂,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有限,且可能通过形成碳化物间接影响性能。
-
残余奥氏体的性能影响:
- 硬度:残余奥氏体硬度低于马氏体,其增加会降低钢的硬度,而非提高。
- 疲劳强度: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但过量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需综合评估。
结论:
题目中“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和Mf点下降”“残余奥氏体增加提高硬度”均存在错误,因此答案为B(错误)。